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

ID:28578002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1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_第1页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_第2页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_第3页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_第4页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臭氧工艺简单介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臭氧工艺简单介绍针对臭氧的用途分类介绍臭氧的应用工艺。空间杀菌空间杀菌是臭氧最简单的一种应用。大体以下两种:1、家庭式灭菌,灭菌容积小,一般采用开放式臭氧投加杀菌,即利用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气压力,自然扩散在空间中。2、车间杀菌,包含食品加工车间、药厂生产车间、冷库、工人换衣间、大型实验室等。这些空间容积相对较大,并且对臭氧投加浓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投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中央空调投加和管路布气投加。中央空调式投加的具体方法是:将臭氧通过管路直接投加到中央空调管道中,通过空调的送风系统将臭氧散布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中央空调式投加应注意问题:A.中央空调式投加分为内置式

2、和外置式投加两种。内置式投加是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中央空调内部,这种方式安装、维护都不方便,并且臭氧发生器体积需求非常小,正常情况下根本达不到对臭氧量的需求,我公司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我公司一般采用空调外置式臭氧投加,安装、维护都方便。B.空间灭菌容积不是很大并且对臭氧气量要求不大的情况下,我们选择采用三康富氧一体机,因为此种方式的臭氧投加对臭氧自身的压力要求低,臭氧扩散动力来自中央空调的送风动力。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大容积车间,对臭氧气量需求较大的车间,则也需要采用外置压缩机的干燥空气源臭氧发生器,具体情况要具体做出选择。管路布气方式是在车间铺设管道,在管道中钻气孔,让臭氧气体沿管道

3、轨道从气孔散步在车间内。管路布气方式投加臭氧应注意问题:A.管道布气的臭氧发生器选择也分为两种:富氧一体机和压缩机外置的富氧源或空气源臭氧发生器。对于车间容积小,车间内管道铺设长度较小的情况下,一般30米以内,可以采用我公司富氧一体机,选择的依据就是富氧一体机本身自带的压缩机压力足以使臭氧气体扩散到所铺设管道的各个扩散点;若管道较长,则需要外置压缩机来提高臭氧出气端的压力。B.管道布气投加方式,管道的铺设要考虑到臭氧比重比空气大的性质,将臭氧扩散管道铺设在车间顶端,以便于臭氧向下扩散;管道也需要采用耐臭氧腐蚀的U-PVC材质管道或不锈钢管道。1、车间杀菌臭氧投加浓度的选择:对于药厂

4、车间、一些特殊的食品加工车间等对空间内细菌含量都有明确的杀菌等级要求,根据应用经验,相应的等级和投加浓度为:三十万级净化:2.5ppm=5mg/m3;十万级净化:5ppm=10mg/m3;万级净化:15ppm=30mg/m3;百级净化:20ppm=40mg/m3;对臭氧浓度要求较低的普通车间,一般按2.5-5ppm投加,冷库按6-10ppm投加,水果按3ppm投加。2、空间杀菌臭氧的产量计算:臭氧产量的标定单位是g/h,臭氧发生器出气产量的计算公式为:产量g/h=臭氧气量m3/h*臭氧出气浓度mg/l和这个公式类似,臭氧在空间杀菌中的投加量计算为:臭氧投加浓度*空间容积/衰减系数,

5、衰减系数为0.39。中央空调的净化循环风量对臭氧的需求产量影响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3、空间杀菌的臭氧消毒时间:由于臭氧产生量为一个时间段内的累积量,所以臭氧杀菌应该有时间要求,一般1-2小时,我公司的臭氧发生器可自动定时,投加时间段选择在上班前或下班后无人工作的时间,以免臭氧气味影响工人身体。4、空间杀菌的臭氧消毒环境:臭氧在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中杀菌效果最好,尤其是湿度,湿度越大,效果越好,当相对湿度小于45%的时候,杀菌效果就不太理想,这需要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增加臭氧量并延长开机时间。水处理要了解臭氧进行水处理的工艺,首先要了解臭氧与水最基本的三种混合方式。1、曝气法:带有压力

6、的臭氧气体经过曝气盘鼓泡与水充分接触,气泡越小、越多、深度越大,效果越好2、射流法:利用水在管道中管道中流动时通过射流器变径加快流速形成负压吸气,将臭氧吸入射流器使臭氧与水在管道中混合。3、涡轮负吸法:最常见的就是气液混合泵。通过混合泵吸入臭氧,将臭氧与水在泵中搅拌混合。臭氧进行水处理一般都是依靠上面三种混合方式,其中曝气法和射流法最常用,气液混合泵的方法由于受到气量控制的制约,比较少用。下列几种最典型的水处理工艺:一、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包含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这些废水的COD含量大,色度也高,而排放标准又在100以内,有些地区在50以内甚至更低,就需

7、要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在某些特定环节对废水进行氧化,臭氧的氧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前端预氧化以提高可生化性,末端直接降解COD并脱色。高浓度废水的耗氧量非常大,投加方式几乎全是采用在氧化池或氧化塔底部持续曝气。有机废水排放的最传统处理工艺为:废水原水→格栅(去除毛发等聚集物)→一级沉淀池→预氧化接触池(投加少量臭氧,断大分子链并去除酚)→二级沉淀池→生化处理→臭氧主氧化池(大量投加臭氧降解COD)→生物活性炭过滤池→出水有些项目对废水的出水指标要求很高,要求回用,COD要求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