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

ID:28583207

大小:4.2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古诗三首望洞庭人口手勤努奋力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引入新课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引入新课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我会认庭未磨盘tíngwèimópán我会写磨镜(镜子)mó(磨刀)mò(推磨)和hé(和平)huó(和面)遥(遥望)未(未曾)银(银

2、光)磨(磨平)盘(盘子)我会写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潭面:湖面。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遥望:远远望去。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课文讲解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课文讲解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要求:理解诗句大意。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景象?

3、看到了湖光、秋月。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二句。思考: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诗人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这景色有什么特点?看到了山水美景。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思考:作者看

4、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联想到白银盘、青螺。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课文讲解要求:齐读诗歌。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归纳总结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拓展延伸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5、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课堂小练《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青螺”指的是()。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洞庭湖的湖面洞庭湖中的君山山水的色彩美课堂小练“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诗题为《望洞庭》,是()时候望洞庭的?A.早晨B.中午C.夜晚C诗中“翠”的意思是()A.翠鸟,鸟名B.绿色的硬玉,翡翠C.绿C课后作业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谢谢观看人口手勤努奋力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