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

ID:28591750

大小:206.0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1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_第1页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_第2页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_第3页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_第4页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承台梁与地梁的区别基础地梁,是基础里为了结构稳定布置的梁,主要起联系作用或把建筑物的重力传到基础底板上的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承台梁是把几根,甚至十几根桩联系在一起在桩基上设置的梁,作用是把建筑物的重力传到桩基上.关于承台梁的若干疑问本人对基础认识深度有限,现对于承台梁(拉梁)有若干疑问,望得到各位同仁指教:        1.承台梁配筋怎样计算?有部分承台梁上有上部墙体荷载,是否如有的人所说,就按承受上部的墙体荷载计算所得配筋?另有人认为取轴力的十分之一进行轴心受拉计算,是否要与按上部荷载计算所得叠加?同时,取轴力的十分之一进

2、行轴心受拉计算,如何计算?取轴力十分之一除以钢筋应力?所得为梁面层钢筋还是所有钢筋?       2.承台梁跨度怎么取?取柱距还是承台净距修正?如是如何修正?承台梁箍筋是全程加密还是如框架梁构造?可以先分析承台梁的作用,再确定其如何计算。承台梁作用:1。拉结两承台,协调两个承台的水平、竖向位移和转动变形。2。承受上部板、墙荷载或下部水土反力。3。在地震作用下,若基础承台变形较大,可以提供一定的耗能作用。对应的计算:1。承台的水平位移主要是拱作用、地震水平力造成,此时承台梁受的轴力等于拱推力或地震水平力。两承台的沉降差造成承台梁的剪力和弯矩,可按结构力学方

3、法计算。承台上部结构的偏心造成承台的转动,其分配给承台梁的弯矩也是可以计算的。2。竖向荷载可按正楼盖或倒楼盖计算。3。地震作用下一般基础变形很小,承台梁不用按框架梁梁端加密箍筋。但对于个别特殊情况(如高承台),承台变形确实较大,可以按框架梁构造。至于承台梁的计算跨度,要视其与承台的刚度比而定,若相差很大,可以按承台净距,还要验算承台截面内的抗弯抗剪是否满足。墙下桩基承台梁的内力计算张利 张雷摘 要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墙下桩基承台梁的内力计算需根据梁上荷载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公式。本文通过分析将公式统一,给出简捷实用的计算方法。  在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的内力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将梁上墙体作为弹性地基,用弹性理论的平面应力问题求桩顶反力在墙体与梁之间引起的接触应力,简化后作为承台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其弯矩和剪力。这种方法因梁上荷载非均匀分布,需根据不同的荷载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给设计计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故有必要找出简便实用的统一公式。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按梁上荷载分布将承台梁分为4种情况(图1)。内力计算根据荷载情况分跨中和支座分别计算见表1。  在表1的公式(1)~(7)中  p0——线荷载的最大值(kN/m)

5、,p0=  a0——自桩边算起的三角形荷载的底边长度;  LC——计算跨度,LC=1.05L;  L——两相邻桩之间的净距;  q——承台梁底面以上的均布荷载。2 内力计算表1 墙下条形桩基连续承台梁内力计算公式1 引言墙下桩基承台梁的内力计算内力计算简图编号内 力 计 算 公 式支座弯矩(a)、(b)、(c)           (1)(d)M=-                 (2)跨中弯矩(a)、(c)M=                (3)(b)      (4)(d)M=                  (5)最大剪力(a)、(b)、(c

6、)Q=                  (6)(d)Q=                  (7)图1 计算简图a0按下式计算:  中间跨                    (8)  边 跨                     (9)  其中 EC——承台梁砼弹性模量;     EK——墙体的弹性模量;     I——承台梁横截面的惯性矩;     bK——墙体宽度。  当承台梁为矩形截面时,I=bh3  则: 中间跨           a0=1.37h      (10)     边 跨          a0=1.05h        (

7、11)  其中 b、h——分别为承台梁的宽度和高度。  表1中弯矩公式共5个,公式中荷载取值也不统一,式(1)、(3)、(4)采用P0,式(2)、(5)采用q,这也给计算带来了不便。下面分别对跨中和支座弯矩进行分析。  (1)跨中弯矩 从计算简图可看出,(d)图是(b)图所示受力情况的特例,当a0≥LC时,取a0=LC代入式(4)即可得式(5)。当a0<时,跨中弯矩采用式(3),a0≥时,采用式(4)。  令β=,并将P0==代入式(3)和式(4)  得:            M=β2qL2C         (13)             (14)

8、  将上两式统一表示为:                    M=A0qL2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