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

ID:28597960

大小:1.34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1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_第1页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_第2页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_第3页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_第4页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 参赛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文化运动参赛选手:****课堂导入北大红楼课堂导入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课堂导入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推进新课新青年的诞生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

2、发展。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直接原因:1915年8月,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青年杂志》在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到北京。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代表人物:陈独秀:号召要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蔡元培:北大校长,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新青年》主

3、要撰稿人。推进新课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即“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和共和体制等;赛先生即“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愚昧盲从和偶像崇拜等。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的含义: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学提倡使用白话文,采用自由的文体,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推进新课自主学

4、习成就: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文章“须言之有物”;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鲁迅写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进新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进新课自主学

5、习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推进新课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9年,李大钊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国共产

6、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条件;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推进新课自主学习时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推进新课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推

7、进新课教师解读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课堂小结本课小结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