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

ID:28611389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1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_第1页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_第2页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_第3页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_第4页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南宁市第一中学王冈陈栋林明翰一、教学内容分析: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教材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通过研读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同时对学生们在设计作品时形成技术和文化并重的思路施加影响。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试图引导学生赏析经典

2、结构案例中具有的技术特点和人文含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路。赵州桥、飞檐、斗拱是中国古代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飞檐是中国古建筑代表性标志之一,而斗拱更是世界独有的建筑结构。但教材对这些案例的介绍颇为简单,学生仅仅通过阅读课文,很难对赵州桥、飞檐、斗拱有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拓展很多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三个案例。考虑到增加内容后一个课时无法完成对四个案例的介绍,而飞檐和斗拱又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将飞檐斗拱放在同一节课完成,赵州桥和蛋形椅安排学生课后阅读。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当前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通过前三节

3、内容的学习,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2.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艺术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3.当前中国充斥着大量现代化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和欧美风格为多,缺乏中国文化的元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得他们会忽略中国古建筑的魅力;4.当前社会中一直有人有意无意的贬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认为不如欧洲同时代的技术,这种看法在网络中颇为流行,也在影响着学生。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不宜采用简单常规的教学方式,即用照片、视频展示一下飞檐斗拱。而应该着重挖掘飞檐斗拱的技术特点与文化的内涵。飞檐有排泄雨水效果好、采光良好、檐下活动空间大等特点,是

4、人机关系良好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外观修饰手法,能有效提升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灵动的,飞跃的,甚至有了灵魂的感觉,这是其它风格的建筑物很难具备的。5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斗拱是飞檐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也是极富观赏性的建筑结构,是中国独有的建筑承重结构。因此在授课时应从两者的特点入手,增加实验探究活动,结合照片、动画等内容,让学生通过讨论、实验探究、师生互动、观看动画、结构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加深对飞檐斗拱的认识,形成欣赏角度,提高对中国文化兴趣和理解,以丰富学生的设计内涵。三、目标:1

5、.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飞檐斗拱技术功能和艺术价值;(2)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经典结构的成因,并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评价经典结构设计的案例。2.过程与方法:经历案例分析和探究讨论的过程,理解飞檐斗拱技术功能和艺术价值,并总结出欣赏经典结构的角度。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与艺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四、教学策略:让观察学生不同的案例,包括知名的和有震撼力的,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讨论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飞檐斗拱的技术特性,感受其艺术魅力,并总结出欣赏经典结构的要点。五、教学准备:

6、1.有飞檐的中国代表性古建筑照片和身边有飞檐的建筑照片(南宁一中感恩亭);2.经历地震而不毁、有斗拱的中国代表性古建筑照片和斗拱局部照片3.斗拱组装动画4.欧洲经典哥特式古建筑照片;5.飞檐模型(教师事先制作,按学习小组数量准备)、托盘、染色的沙子、尺子;6.可拼装的飞檐模型(网购,按学习小组数量准备);7.建筑构件出挑长度状况演示实验装置,包括:固定在木凳上的长木条,用于斜撑的短木条,两本书;8.ppt课件。六、教学过程概述:1.由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引出飞檐,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飞檐的艺术特点和对建筑的装饰效果,再用模拟实验探究出飞檐的技术优点。2.由经历

7、地震而不毁的中国代表性古建筑案例引出斗拱,通过动画了解斗拱,通过组装斗拱模型进一步了解斗拱结构,并探究斗拱抗震的机理。5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引入上节课我们完成了纸桥的承重测试,成绩还不错,很多小组的作品具备了承载一个人重量的能力,很厉害。我发现很多小组的作品也做了一些外观装饰,但不少装饰构件在测试时却被你们撕掉了,为什么?结构的功能与外观能否有机的结合?我们如何欣赏结构设计作品?这是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回顾上节内容,并引发思考。引入新课飞檐的引入提问:什么是“经典”?明确:经

8、过时间考验,具有代表性、典范性的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