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

ID:28613314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2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_第1页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_第2页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_第3页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_第4页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城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复述课文。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2.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了解本文故事的背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幽默故事,导入新课 1、孩子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个“三国

2、迷”。一天,村子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空城计》。三国迷实在想看,可是家里没人看门咋办呢?他突然灵机一动,敞开大门,点亮烛火,看戏去了。原来,他用的也是“空城计”啊!看完戏回来,家里的东西完好如初,三国迷大喜。隔了不久,村里又唱戏。这回三国迷又照上回如法炮制。可是,等他看10戏回来,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连家里的大门都被小偷卸掉了。他气得大骂诸葛亮,偏巧让一个说《三国》的把式看见了,知道原委后,那把式捧着肚子大笑道:“孔明哪里是大蠢货,大蠢货正是你自己啊。你再翻翻《三国演义》,要是找到孔明两次用‘空城计’,我认你被偷的帐!”三

3、国迷听了,不知咋回答。2、孩子们,故事里的“三国迷”两用“空城计”,最后吃了大亏。大家知道空城计出自哪里吗?没错,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是如何成功施用空城计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二十二课《空城计》。二、学习字词,理通文意。(一)朗读课文,学习字词。1、会认的:司马懿旌旗鹤氅纶巾遂司马昭汝辈远遁瑶琴会写的:隐匿擅自谨慎丞相彼此玄机擒拿A、注意“旌”“氅”“丞”这三个字是后鼻韵。B、“氅”“昭”“擅”“丞”是翘舌音。“遂”是平舌。C、“隐匿”的“匿”是鼻音。D、“纶巾”的“纶”可不

4、能读成lún,“玄机”的“玄”也不要能读成“xián”去了。F、“谨慎”的“慎”字里边是三横,不要少写了一横。G、“丞相”的“丞”下边有一横,不能弄丢了。2、积累词语:蜂拥而来尽皆失色尘土冲天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旁若无人10抚掌而笑神鬼莫测(二)朗读课文,读通、读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大家想想,本文的语言与我们平常阅读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区别吗?是的,这篇文章的语言既不是白话文,也不是纯粹的文言文,它采用的是半文半白的语体,既有白话的通俗,又不失文言的典雅,可谓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5、”。请大家把课文再轻轻地朗读一遍,注意细细体味其语言特色,并给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1、指导朗读、理解较复杂的文言句子。A、汝辈岂知?宜速退。——“汝辈岂知?”的“汝”是“你”的意思,“汝辈”意为“你等”;“宜速退”的“宜”是应当的意思,所以两句连起来意为:你等怎么会知道?(我们)应该速速退兵。此句应表现出司马懿对儿子的斥责、蔑视,其语气和停顿可这样处理:汝辈岂知?宜/速退。B、“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句中“盖”是句首语气词,可不译,“用之”指用上面的计策。一句可理解为:我并不想这样冒险,只是因为不得已才采取这

6、个办法。所以这一句的停顿应该这样: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C、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这个句子较长,但意思浅显,我们可这样断句: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D、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句中的兴、苞分别指关兴、张苞,“彼”就是“那里”的意思。根据文意,这个句子应该这样停顿: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E、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句中的“若”就是“如果”的意思,“走”应理解为逃跑。根据文意,这个句子该这样断句: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10F、“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一句中的“得不…

7、…乎”是文言文中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吧。“为……所”是被动句式。根据句意,这个句子可这样朗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G、文章结尾那首古诗: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兵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则是章回小说语言表达特色之一。《三国演义》也是章回小说,结尾处一般用一首七言古诗概括全文。让我们再把这一首诗读读吧!孩子们,文言句子,言简意丰,韵味十足,唯有多读,你才能领略到古文的无穷魅力。2、理解文言词句。A、文中出现的“孔明”“亮”“丞相”都是指诸葛亮。“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亮”是他的名,而“丞相”

8、是他在蜀国的官职。B、“尽皆失色”的“皆”,是指“都”,整个词意为:全部都变了脸色。文中还有这几个地方出现的“皆”字,也是“都”的意思。(PPT显:尽皆隐匿皆不敢进尽皆退去众皆惊服曰)“尽皆隐匿”就是指全部都隐藏起来;“皆不敢进”是指全都不敢前进;“尽皆退去”则指全部都退去。C、文中的“曰”都是“说”的意思。D、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