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

ID:28621987

大小:1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2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_第1页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_第2页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_第3页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_第4页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上半学期历史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耳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A.正确的B.根本错误的C.片面的D.表面的2.《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2、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4.“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请根据所节录文献内容判断,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达的是下列哪一派的观点A.儒家   B.道家C.墨家D.法家5.《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

3、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6.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8.“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一论断评价的是A.孟子“仁政”学说B.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

4、董仲舒新儒学D.程朱理学9.宋代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页脚---“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D.充实了伦理纲常10.《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

5、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1.“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12.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A.以修身为本B.以格物为本C.以平天下为本D.以礼记为本1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6、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4.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

7、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页脚---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1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7.“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18.王夫

8、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19.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糟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