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

ID:28640919

大小:78.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_第1页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_第2页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_第3页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_第4页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自然保护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生态环境论文自然保护论文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初探  摘要: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社区共管在协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共管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社区林业、参与式扶贫及公共资源的管理,而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引入,主要是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保护区和社区争取资金的利益驱动,缓解由于产权的模糊和重叠而形成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参与式  目前,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实践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很不完善。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对社区

2、共管实践的理论总结,更好的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使得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协同发展,走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的意义  (一)实践的需要  1.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底自然保护区1999个,保护区总面积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14.4%。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已有1538个,总面积达1.18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3%。中国耕地面积2003年底的统计数据为18.51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12.8%。也就是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在2003年底已超过全国耕地面

3、积,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已接近全国耕地的面积。截至2009年底,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上升为2541个,总面积上升为14774.68万公顷(不含港澳台地区),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4.72%。  但在同时,与相对高水平的保护面积相比,又存在相对落后的周边社区。中国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特殊和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又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边远山区,涉及贫困人口约2000万。在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和周边都有当地居民分布。这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情况的一个突出特点。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基本无居民的保护区不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4、内及周边人口众多,平均每个保护区内定居人口近1.5万,周边社区人口5万多。  如此大面积的资源丰富地区,没有建设好,没有保护好,没有管理好。目前,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已由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高阶段,迫切需要好的管理方法。  2.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冲突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尖锐。过去不考虑社区的需求,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不通的,因此引入了社区共管的管理方法。但是这种管理方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国内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国际援助项目的推进,处于试点阶段。在实践中理解不同,做法各异,绩效也不同,可以说良莠不齐,实践中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或几套成功的模式、经验。  3.

5、对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社区共管实践的总结不够,因此对下一步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社区共管实践就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  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很难找到不涉及当地参与保护以及把保护与发展相联系的项目。但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项目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为政府和国际组织局限这类项目提供较具参考性的方法和经验。  (二)理论研究上的需要  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虽然在国外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如同实践的不成熟,理论研究也远没达到完善的地步。社区共管脱胎于社区(社会)林业以及参与式扶贫项目,在中国的兴起及推进又主要赖于国际援助项目,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思想基本上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

6、因此,国内对社区共管的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创新的、能与实践结合并指导实践的研究。  (三)政策、法律规范完善的需要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有关政策及法律已不能完全适应保护区发展的需要,修改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已提上了日程。在中国社区共管的实践中也发现,社区共管还缺少政策、法律的有效支持,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政策、法律规范的缺失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有效开展。因此,需要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从理论上分析并指出进行有效的社区共管所需的政策、法律支持,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提出政策、法律修改、完善的合理建议。  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理论来源  1.社区林业。共管较

7、早应用于社区林业,社区林业精神后来在其他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得到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共管的基本思想已应用到包括资源保护等相关领域中。  2.参与式扶贫。社区资源共管的理念和实践,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村民的参与。这种参与式发展起源于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成长于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实践。参与式扶贫项目力图促进人们自主地组织起来,分担不同的责任,朝着一致的目标努力,使发展项目的制定者、计划者、执行者之间宣传一种有效的平等的“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