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

ID:28644096

大小:6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2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_第1页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_第2页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_第3页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_第4页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与研究报告----苏轼与杭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苏轼与杭州课题研究目的为了改变我们之前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创造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我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我们展开了一个以“苏轼与杭州”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凭借自己的能力,加强对苏轼的了解,以全面地认识苏轼强大的个人魅力、文学、政治才能,感悟苏轼对杭州产生的文化影响,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过程确定课题以后,我

2、们小组首先进行了分工合作;分配好了每一个成员负责的部分。接着,分别进行了研究学习:杨颖琦,陈凌心负责找资料和做幻灯片吴倩负责核对材料,编排整理幻灯片汪漩负责幻灯片中的文字排版和动画效果李雪薇负责对整个研究型学习成果进行一个总结,并撰写论文,进行封面设计。研究内容苏轼其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页脚---。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

3、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文学•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

4、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乌台诗案•苏轼一生坎坷,官途跌宕。在他经历的政治变革中,最有名的当属“乌台诗案”。所谓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为新法改革受到挫折,改革派需要杀鸡儆猴,保守派的苏轼当时是文坛的领袖,影响力大,无疑是改革派要“杀”的最好目标。改革派的御史们摘取苏轼的一些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在监狱中一关就是4个月,可谓九死一生,

5、在这4个月中,苏轼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因此称为“乌台诗案”。政治-页脚---苏轼入朝为官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当时朝廷中存在两大派别,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因为苏轼与保守派众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当时的人都将他归为保守派。而从苏轼的政治态度看,他似乎游离于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他初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后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苏轼人生中两次被迫自请到杭州做官,与他中庸的政治态度密切相

6、关。苏轼与杭州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那样,执着地保留着某个历史、文化名人那么多的印记。粗略地游一下杭州也许没有多少的感知,及至移居杭州后才深深地感受到,杭州已经把自已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历史在发展,城市在发育,这种融合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它强有力地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街道,但也仅只一条而已。可是杭州却给予了苏东坡特殊的待遇。濒临西湖边两条最繁华的街道,一条叫“东坡路”,另一条叫“学士路”(苏东坡曾任翰林大学士)。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达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感情

7、。沿着南山路南行,经过“柳浪闻莺”不远是“学士港”。港湾上有一座开闭式木桥,这就是有名的“学士桥”。桥旁有一间两层楼的饭店,称“学士居”。不知此处当年是否就是东坡大学士的故居遗址。通过“学士桥”便到了“学士公园”。公园如半岛状伸入湖中,与雷峰塔遥遥相对。站在湖岸边近处柳枝低垂,远处白堤隐秀。日出时湖面涌金,雨色中烟雾空蒙。杭州人感念苏东坡,在于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灵性,流传下歌颂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还在于他给西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道美景---苏堤春晓!苏轼在杭州的故事-页脚---苏轼曾于熙

8、宁四年(公元1071)通判杭州,又于元佑四年(公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两次。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1089至1091年,任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显著,得到当时百姓的赞扬,也为后世所称颂.苏轼在杭州的故事太多了,这里不一一列举,只大体说说史实。苏轼修井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苏轼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与知州陈襄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