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学问、做人

读书、做学问、做人

ID:28653256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2

读书、做学问、做人_第1页
读书、做学问、做人_第2页
读书、做学问、做人_第3页
读书、做学问、做人_第4页
读书、做学问、做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做学问、做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做学问与做人(2002-02-12初稿,2005-10-16四稿,2007-01-11五稿,2009-02-18六稿)一、人为什么要读书、做学问人之所以要读书、做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国家而言是如此,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因为人类要生存发展,不但要把前人积累的知识学过来、传下去,而且还必须去探索前人未知的领域,创造新的知识,发明新的技术,这就必须读书、做学问。具体说来,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读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有很多原因和条件,但是,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是其中最基

2、础最重要的原因和条件。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证明,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成员中读书人越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明层次就越高,生存、发展和创造能力就越强。其次,读书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读书能使人获取知识、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了解自然、领悟人生、增加智慧,从而获得生存发展的本领。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读书做学问是满足人的需要尤其是第三到第五种需要的重要条件。满足需要就是实现利益,维护和实现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又是人类奋斗发展的最原初、最基本、最恒久的动力。人一生中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读书得到的,另一部分是从

3、实践中得到的。为了生存发展,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知识。但是,知识无限,生命有限,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把读书作为终生的习惯和事业。其三,读书能给人带来快乐,是人生活消遣的一种方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会干的一种事情,也是人类的一项专利。人类与其它动物相比,一个重要的类标志就是创造了文字、书籍,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日久天长,川流不息,使新一代的知识起点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不断发展,走向辉煌。书是上下几千年、远近数万里的人写成的,读书可以超越时空界限,与人类

4、文明进行无障碍对话,只有人才能体验其中的快乐。有的人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读书,有的人则是客观条件允许但不读书,后一种人实际只生活在“自然人生”阶段,还没有上升到“文化人生”的阶段,还称不上完整意义上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如此。所谓“学问”,简单地说就是知识、学识;复杂一点说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所谓做学问,就是钻研学问、科学研究,即深入研究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狭义地说,它主要是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工作;广义地说,它是所有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的人的工作。对教师而言,教学与科

5、研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但是两者又有区别,教学主要是阐述传授已知的知识;科研主要是探索未知的知识。比如,教师研究如何科学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做学问,工人改进和发明新技术是做学问,管理人员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做学问。可见,传授已知的知识其中也有创造性的劳动,但相对少一些、简单一些;做学问不但要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更要探索前人未知的领域,创造新的知识,其中的创造性劳动更多一些,因而困难和风险也就更大一些。世界各国之所以都给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技术工人以较高的工资待遇,原因就在这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还会逐

6、步提高。二、怎样读书、做学问-..这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合乎逻辑的延伸。怎样读书、做学问?古往今来,国内外许多大学者、大思想家都从不同的方面总结过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要把这些方法比较全面准确地归纳出来很不容易,即使能全面归纳出来,在这个演讲中也不可能都讲到。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对读书、做学问的方法进行归类,择要而述。我认为读书、做学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读书方法、记忆方法和思维方法。读书的方法可以分浏览、泛读、精读三类;记忆的方法包括很多内容,比如重复记忆、联想记忆和理解记忆等等;思维方法中也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辩正的方法、历史与

7、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等。总之,读书、做学问的科学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掌握这些方法是接受高等教育阶段的头等重要的大事;由于每个同学的个体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运用这些方法。现代著名的史学家、20世纪12位国学大师之一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

8、句是宋朝晏殊《蝶恋花》中句子。第二句是宋朝柳永《凤栖梧》中的句子。第三句是宋朝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昨夜西风凋敝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