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

ID:28663753

大小:5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2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_第1页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_第2页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_第3页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_第4页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赵高非宦阉说——补《史记》赵高列传作者:李开元来源:《史学月刊》2007年08期【摘要】:根据《云梦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以及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等考古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读传统文献记载中有关赵高身世中的一些疑问。就考察的结果而言,赵高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他学史出仕,以大史考试第一而入秦宫为尚书卒史,后来出任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等职,死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享年49岁。赵高的祖上可能是质于秦都的赵国王族,父亲是仕于隐官的文法之吏,母亲是供职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赵高长于文字书法,精通法律,行事坚忍,以文法能吏身份长期仕宦于宫

2、中,是侧近之臣的宦人而不是宫刑之余的宦阉。秦始皇陵车马坑出土的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应当就是赵高所出任的中车府令相关官属的形象体现。目次一、赵高出仕二、赵高生年三、赵高家世四、赵高不是宦阉五、始皇陵铜车马御手与车府令六、结语赵高是毁灭秦帝国的主要历史人物,由于司马迁着《史记》没有给赵高立传,有关赵高身世的疑团甚多。笔者根据《云梦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参照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尝试解读赵高的身世中的一些疑问,力图根据考察的结果将他的身世作一完整的描述,以求填补《史记》无赵高传之缺[1]。一、赵高的出仕关于赵高的仕宦,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他一生担当过三种

3、官职:一,中车府令;二,郎中令;三,丞相,受封为安武侯。赵高任郎中令,是在秦二世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元年“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赵高任丞相受封安武侯,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纪》二世皇帝条:.---“赵高为丞相安武侯。”时间,是二世二年。是年,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下狱,赵高出任丞相。赵高出任郎中令以前,也就是二世元年以前的官职,是中车府令。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病重,为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赵高担任公车府令,出于秦王政的举任。《史记》蒙恬列传说:“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

4、府令。”秦王,秦王政。强力,临事不乱,坚忍执着[2]。通于狱法,精通法律。赵高之所以被秦王政举任为中车府令,是由于他的精通法律,办事干炼坚忍。《史书》又称赵高“精廉”,“敦于事。”“精廉”,敏锐廉洁[3],敦,勤勉[4]都是讲他作为文法之吏的能力和品德。非常清楚,赵高是秦代法吏中的能吏,以通法行政之才干和品德得到举任。赵高何时被举为中车府令,他出任中车府令以前的仕宦情况如何,文献没有具体的记载。据《史记》李斯列传,沙丘之谋,赵高劝说李斯共同拥立胡亥时,曾经提到自己的仕宦经历说:“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据文可知,

5、赵高之所以能够进入秦宫为吏,是由于他通于“刀笔之文”。同样以“刀笔之文”出任内廷官吏的事例,见于绪少孙所补《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平丘侯“王迁,家在卫。为尚书郎,习刀笔之文。侍中,事昭帝。”刀,削竹简木牍所用的刀,笔,书写竹简木牍所用的笔,秦汉时代,行政法律文书书写于竹简木牍,称为刀笔之文,文法官吏用刀笔处理法律行政文书,称为刀笔吏。《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正义》曰:‘古用简牍,书有错谬,

6、以刀削之,故号曰“刀笔吏。”’汉初景帝武帝时期,赵禹是有名的刀笔吏,《史记》酷吏列传叙其事说:赵禹者,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亚夫为丞相,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然亚夫弗任,曰:“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与张汤论定诸律令,作见知,吏传得相监司。用法益刻,盖自此始。.---考察赵禹的出仕升迁途径大体如下:佐史-中都官令史-丞相史-御史-太中大夫。赵禹除任佐史以前的情况,文献没有记载。我们知道,史书对于最为常识的事情,往往忽略不记。赵禹除任佐史,当是走的秦汉

7、时代文法刀笔之吏最一般的途径,即学史除吏的仕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史律对该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史、卜子年十七岁学。史、卜、祝学童学三岁,学佴将诣大史、大卜、大祝,郡史学童诣其守,皆会八月朔日试之。试史学童以十五篇,能风[讽]书五千字以上,乃得为史。有(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其八(体)课大史,大史诵课,取(最)一人以为其县令史,殿者勿以为史。三岁壹并课,取(最)一人除为尚书卒史。据上述律文,结合文献史料和学者的研究[5],我们可以对秦汉时代的学史除吏的制度作一概述。史学童十七岁入学室,入学有资格限制,一般限制为史之子[6],学习期限为三年,然

8、后参加考试。京师地区的史学童,在京师的学室学习,第三年的八月一日,由学习指导者的学佴带到太史参加考试。地方的学童,在地方的学室学习,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