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ID:28673503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1页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2页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3页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4页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困地区新农村乡镇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与思考中共芦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树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宏伟目标后,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迅速掀开大幕,涌现出了“成都模式”、“移民模式”等十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峻落后的现实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贫困落后山区新农村建设怎么办?成为落后地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芦山县地处四川盆地山区西缘,雅安市东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166平方公里,辖5镇4乡、40个行

2、政村、2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1万人,城镇人口2.7万人。由于无区位优势和资源贫乏等原因,芦山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发展比较滞后,而且全县多为山区,村庄住户比较分散,自然环境、发展情况差别较大,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芦山县建设新农村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避免将新农村建设运动化,更不能机械移植其他地区的做法。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把握县情的基础上,既着眼长远、总体谋划,又立足当前、寻求突破,以

3、村、社区为切入点,以“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环境优美、安民乐业、充满活力”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创建为载体,以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社会事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做法(一)深入宣传,广泛动员,营造创建活动氛围。以“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创建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芦山县采取动态宣传、政策解读、典型宣传和专题宣传等多种宣传形式,积极为创建“和谐新村、和谐社区”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一是以动态报道的

4、形式对县委、县政府及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村及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动态性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报道。二是以电视采访、电视字幕等形式强化对建设新农村活动目的、意义、方法、措施、目标、机制等宣传内容,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在《芦山新闻》中开辟了“共建小康、同创和谐”电视新闻专栏,积极加强同县、乡、村(社区)三级的联系与协作,及时把握信息,强化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村及社区在党员活动室、政务(村务)公开栏上、

5、墙上或显眼处制作了宣传标语和黑板报。五是开展以“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和谐机关、和谐小区、和谐单位、和谐单元楼、和谐住户、和谐家庭、双文明户、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9类共40余次竞赛、评比活动,直接参与各类活动群众达1万余人次。《芦山县开展创建“和谐新村、和谐社区”活动的意见》(芦委发[2005]20号)文件下发后,各乡镇迅速召开“和谐新村、和谐社区”建设动员会,逐一对各村、各社区进行宣传动员,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对县内外的广泛宣传,以“和谐新村、和谐社区”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不仅得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创建工作机制。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一是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领导及1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县建设工作的领导,各乡镇、部门等均成立了工作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各乡镇把创建“和谐新村、和谐社区”活动作为农村和社区各项工作的抓手,每年确定两个村或社区,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

7、进,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并同村、社区“两委”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保障“创建”活动在本辖区内有序扎实地开展,实现“创建”活动与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三是各村、各社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村和社区是“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创建”活动的前沿阵地。“两委”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争创“和谐新村、和谐社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社区”。2、量化指标,强化考核。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芦山县将新农村建设量化为新村经济指标、民主制度和自身建设、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贫困群众

8、脱贫、生存条件等7大部分17个方面35个小项,并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理清了村(居)今后及近期发展的思路和努力方向。村、社区填写2006年-2010年五年建设规划和2006年建设目标考核一览表,将新农村建设各类指标细化上墙,让干部群众看到未来芦山:“村村通公路,户户用沼气,人畜厕分设,饮用水安全,通户路硬化,庭院环境美,儿童受教育,老有所养,致富有项目”的新农村美丽蓝图。.---3、强化激励,加大投入。每年“七.一”前评出新农村建设工作优异的3个和谐村和1个和谐社区,连续三年投入一定资金,加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