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

ID:28684406

大小:754.00 KB

页数:224页

时间:2018-12-12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_第1页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_第2页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_第3页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_第4页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天水追求卓越冲刺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年10000名招考“追求卓越培训班”冲刺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冲刺卷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观就是()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2.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理想C.人生态度D.人生意义3.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革命化和科学化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世界观4.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

2、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7.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

3、遍联系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9.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10.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是()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11.下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B.世界是

4、可知的C.世界是不可知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3.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4.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拉美特利认为“人是机器”,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

5、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显著特点是()A.历史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古代唯心主义与近代唯心主义C.辩证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D.中国的唯心主义与西方的唯心主义19.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

6、辩证法观点20.我国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都是主观唯心主义D.都是客观唯心主义21.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2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

7、物质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是统一的2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25.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6.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27.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时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8、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的表达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