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

ID:28695578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3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_第1页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_第2页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_第3页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_第4页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22北师大版九上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60云盘资源论坛:http://www.pantb.com分享各行各业的资源《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知识拓展】简介:《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作者生平: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

2、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关注资源微信公众号"pantbcom"360云盘资源论坛:http://www.pantb.com分享各行各业的资源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

3、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作者】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

4、胡适文存(四集)等。【讲解】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谣言”关注资源微信公众号"pantbcom"360云盘资源论坛:http://www.pantb.com分享各行各业的资源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答: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强调的文学要“写实”,作“实地的考察”,不能“用套语滥调”的观念。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残的一首诗,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这叫做从反面着笔,先说什么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原因说清楚:“古体诗拘束太严了,用来写这样不常见的景物是不会满人意的。”什么叫做不常见的景物呢?作者没有明说,这一点

5、,要到后面才能说清楚。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章好在哪里?答:从中得出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写。”这里的目的是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进行阐释,从对于例子的具体分析中把论点阐释清楚,也是一般的评论文章常用的手法。)4.为什么说实地考察很重要呢?答:因为要抓住特点。这是从正面说明其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考察,就抓不住特点,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语了。而“关注资源微信公众号"pantbcom"360云

6、盘资源论坛:http://www.pantb.com分享各行各业的资源因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写景物,因为套语总是浮泛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某景的个别性质。”为了把这一点说得真切,胡适还特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然的错误,其原因就是“作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不严所致。5.“王小玉唱书”一段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吗?答: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只能听的,可是老残却用了“七八种不同的比喻”把它写得具体了。这七八个比喻,妙在把不可见的声音用躯体可感的心理效果和可见的形状来表现。6.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答: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

7、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画。7.文章最后一个例子,又回到开头论点上来,说明要写得好,非得下“精细观察”的工夫不可。当然,胡适的这种观念,强调为文一定要实地观察,而且要精细观察这样一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从理论上来说,实地观察,固然十分重要,但也有其局限。这个局限就是过分的实地观察,亦步亦趋的追随现实,也可能压抑了想象。而为文并不仅仅是现实的照抄,作者的想象、选择、主观情志的渗透,是文章的生命线。关注资源微信公众号"pantbcom"360云盘资源论坛:http://www.pantb.com分享各行各业的资源【小结】胡适的这篇文章,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