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

ID:28721844

大小:13.93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2-13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_第1页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_第2页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_第3页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_第4页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4.1.3耕地转移分析264.2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分析274.2.1耕地空间分布格局294.2.2耕地重心变化294.3耕地变化强度分析304.3.1耕地动态度304.3.2耕地相对变化率分析3l4.4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334.4.1社会经济指标选取334.4.2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33第5章重庆市主城区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互动分析375.1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分析.375.1.1建设用地与耕地面积变化分析375.1.2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分析375.1.3建设用地补充耕地分析385.2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相关性

2、分析395.2.1建设用地与耕地相关性分析395.2.2各类建设用地与耕地相关性分析405.3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互动机制分析4l5.3.1建设用地变化对耕地的双重影响415.3.2耕地对建设用地变化的反馈机制42第6章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456.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456.2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456.3加强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466.4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46第7章结论与展望477.1结论..477。2展望..4

3、7参考文献一49致谢53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55万方数据摘要建设用地与耕地数量时空格局演变及互动机制研究一一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田思思指导老师何多兴副教授摘要城镇发展要以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为依托,建设用地扩张势必会占用大量土地,其中以耕地为主。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倍受关注,保护耕地是确保粮食生产的重要前提。协调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对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无序低效的扩张模式进行调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重庆市主城区是中国西部最发达都市圈之一,人口资源高度集聚,建设用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为此

4、本文选取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1985.2013年为研究期,从1985、1996、2000、2007和2013年五个时期遥感影像获取基础数据,运用建设用地扩张指数、扩张强度指数、扩张系数、耕地动态度、重心偏移以及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建设用地、耕地进行分析、解析建设用地和耕地在时空格局上的变化特征。最后,运用相关性模型对建设用地与耕地进行相关分析,阐释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的互动机制,并提出重庆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政策。研究结论如下:1、重庆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经历了低速扩张、缓慢扩张、快

5、速扩张的S型变化过程;主城各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呈现出以市中心为原点,逐渐向周边地区递减的特点;重庆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合理性较低;重庆市主城区建设用地各方向上均有扩张,且扩张面积、速度具有明显差异性,空间格局以“周边外溢”、“跳跃发展"和“内部填充”为主要空间拓展模式;运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各社会经济因子与建设用地扩张的关联度,测算结果表明市区年末总人15、GDP、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呈显著性正相关,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面积呈显著性负相关;2、重庆市主城区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

6、不同阶段下降幅度不同;主城区耕地转移矩阵分析表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重万方数据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曼曼曼量曼曼曼璺曼量曼舅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笪皇曼曼曼曼皇曼量!!!曼曼曼詈曼曼曼曼曼曼皇鼍量量皇曼曼蔓皇曼皇曼曼量皇III皇曼曼曼曼心坐标变化表明07年前耕地重心变化不大,07年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加剧,迫使耕地重心向耕地保有量较多的东部地区偏移;主城区四阶段耕地动态度分别为.0.37、0.02、一O.72和.3.47,耕地面积变化状态由缓慢减少向急剧减少变化;主城各区耕地相对变化率

7、与主城区保持一致,且内部存在差异;运用相关分析法计算各社会经济因子与耕地的关联度,测算结果表明耕地与市区年末总人口、人口密度、传统城镇化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显著性正相关;3、建设用地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均与耕地呈显著性负相关,建设用地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是引起耕地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建设用地对耕地有双重影响,耕地对建设用地起反馈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精细安排建设用地扩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加强

8、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实现耕地动态“占补平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建设用地;耕地;耕地保护;重庆主城区II万方数据AbstractConstruction1andandthecultivatedlandquantityspace—-timeevolutionpattemand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