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

ID:28778952

大小:9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4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_第1页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_第2页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_第3页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_第4页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_第5页
资源描述:

《《蒹葭》教学设计汪鸿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汪鸿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蒹葭》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第四学段年级七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科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8月第1次印刷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汪鸿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15901134470实施者汪鸿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15901134470指导者尹雪梅密云区教师研修院18513499262课件制作者汪鸿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15901134470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

2、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蒹葭》是北京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9课《<诗经>二首》中的第二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诵读诗歌“体味诗人的喜悦与哀伤,领悟他们的人生志趣,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能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蒹葭》的题材是古今中外永恒的话题——男女恋爱。本诗不像《关雎》那

3、样直抒胸臆,大胆追求爱慕女子,只含蓄地写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过程中的焦急心绪,可望不可即的失落。因此通过朗读,体会主人公的复杂情感;了解比兴和重章叠唱的作用。在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上,也引导学生将中心定位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外,渗透关于对联等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古典诗歌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6学生情况: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处在中小学知识衔接的适应时期。学生预习习惯,朗读习惯,掌握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课上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关雎》的教学发现,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情境上表现出语言的匮乏,缺少知识的积累。但是

4、他们有学习的兴趣,有活力,喜欢朗读,易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学准备工作:1.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歌意思;通过学习《关雎》初步掌握有关《诗经》的知识(“诗六义”、比兴、重章叠唱、双声叠韵等)。2.搜集由《蒹葭》衍生出来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拓眼界。3.制做PPT,准备背景音乐,完成下水文。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主要内容;体会情感和意境;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问题和任务的导引下,以不同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理解内容,再现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

5、生勇于追求美好事物。教学流程示意导入新课→读熟诗歌→体会情感→读出意境→探究主题→拓展知识→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预设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由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秋的感受引入诗歌意境,并出示一副对联的上联,引出本课学习。展示课前积累——关于写“秋”的诗句。教师随机点评学生的发言。创设情境,由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6二、讲授诗歌(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教师朗诵诗歌。强调学生注意字音及节奏。2.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字音、指导节奏。1.听教师朗诵。2.多种形式朗读,互相提醒应注意的读音。在屏幕展示易错字音,随时纠正。准确、规范的朗读诗歌,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初步的感

6、知。(二)再读——读懂内容,感受形象问题导引: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提示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不是通译诗歌内容。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任务导引:1.结合注释,说一说第一章大意。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章写了哪些内容。自由回答,或说大意,或描述。再现情境提示学生可以变换人称,加入自己的想象。对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引导,鼓励创造性描述。掌握基础知识,疏通诗歌大意,发挥想象再现诗歌意境。1.问题导引:你能体会到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2.指导朗读。结合第一章内容,借助提示,体会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第一章,体会主人公复杂的感情变化。体会主人公心情学生可能答不全面

7、,要结合文本进行提示。朗读时随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速、重音等朗读技巧进行指导,适时范读。通过朗读,体会情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任务导引:两人一组交流、理解二、三章内容(可以结合注释讲大意,也可以调动想象描述画面),之后有感情朗读二、三章。仿照学习第一章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二、三章,并有感情朗读体会情感。通过小组展示检查交流结果,随时点评、指导。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章。61.问题导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