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ID:28802012

大小:2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4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 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

2、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题例证1] (2017·济南模拟)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以农为本导致注重精耕细作与题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也与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春祭庙会活动”只是一种民俗,材料没有涉及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A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

4、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考题例证2] (2017·晋阳二模)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管子认为,国君应根据国内市场物资的余缺状

5、况来控制国内市场的财物,粮食贱就将货币投放于粮食,布帛贱就将货币投放于布帛。刘晏也认为,受灾的地方,缺乏的只是粮食……(政府)可以多支出粮食,让商人贩卖,分散进入村镇。由此可知,二人都强调通过调节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提供补贴”,排除A项;B项中的“消灭经济危机”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强调了市场调节的作用而非增加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答案:C横向链接一、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的不同1.从发展水平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

6、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2.从范围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的商业革命已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金融机构、银行等。3.从影响上看,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西方商业革命迫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

7、的英国、荷兰、法国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变革。[考题例证3] (2017·昆明模拟)宋代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成书于明代的(地图综要)记载:“楚故泽国,耕捻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湖地区(  )A.经济逐渐衰退   B.人口数量激增C.引进高产作物D.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湖地区由粮食生产区域转变成种植经济作物“柴桑”,说明商品经济发展。A项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柴桑”不属于高产作物,故C项错误;D

8、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二、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比较项中 国西 方经 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 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 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 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 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