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

ID:28802849

大小:20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4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_第1页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_第2页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_第3页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_第4页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 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40分钟 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5·邯郸模拟)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析】选D。毛细血管

2、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B错误;葡萄糖由血浆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解析】选D。药液经肌肉注射进入组织液,然后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位置,进入组织液发挥作用。静脉注射则是直接注射到血浆。【易错提醒】注意肌

3、肉注射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组织细胞的路径不同。肌肉注射药物首先到达组织液,静脉注射药物首先到达血浆。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解析】选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管中的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易错提醒】(1)血浆≠血液,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血液

4、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体内液体≠体液。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等)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3)细胞内成分及细胞的结构成分≠内环境成分。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包括细胞内的液体成分。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

5、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内环境稳态可受外界环境变化或机体自身因素影响。【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稳定的,B正确;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正确;医学化验是高度精确的,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误差”无关,D错误。5.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6、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解析】选C。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见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C正确;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D错误。6.(2015·延安模拟)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

7、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①④存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能力培养,通过图示能够判断内环境三种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解析】选C。⑥为细胞内液,④为血浆,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需要经过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共有5层生物膜,10层磷脂分子,A正确;饥饿时,血糖水平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促使肝糖原

8、分解成葡萄糖,A端为进入端,所以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B正确;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允许大分子通过,②通透性大于③,大分子蛋白从淋巴直接进入血浆,不经过生物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