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论文初稿

李浩 论文初稿

ID:28803929

大小:4.92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2-14

李浩 论文初稿_第1页
李浩 论文初稿_第2页
李浩 论文初稿_第3页
李浩 论文初稿_第4页
李浩 论文初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浩 论文初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二元重金属混合体系联合毒性效应研究及风险评价Thejointtoxicityofheavymetalsinbinarymixtureandtheircombinedriskassessment学院名称:U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U环境工程11-1学生姓名:U李浩学号:U201105030022指导教师姓名:U田大勇指导教师职称:U讲师2015年5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

2、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U安阳工学院U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U    U 日 期:U    U指导教师签名:U     U日  期:U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

3、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U    U 日 期:U   目录摘要:IKeywords:III第一章绪论11.1复合污染的概念11.2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11.3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现状11.4联合毒性研究的意义31.5联合毒性的研究方法41.5.1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41.5.2混合物联合毒性作用分类41.5.3定性的研究方法51.5.4定量的研究方法71.6毒性测试常用的模式生物91.7国内外联合毒性的研究进展91.7.1重金属联合毒性的研究进展91.8联合毒性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121.8.1联合毒性作用机制121.8.2影响联合毒性作用的因素141.9本文的研究内容15第二章

4、材料与方法162.1材料162.1.1实验仪器与设备162.1.2菌种培养162.1.3发光菌液配制及曲线拟合172.2发光菌毒性测定方法182.3实验方案182.3.1目标物的选取182.3.2实验方法181.单一毒性测试18第三章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203.1单一毒性203.2硝酸铅与硝酸镉的联合毒性223.2.1等毒性比联合毒性223.2.2非等毒性比联合毒性233.2.3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线243.3硝酸铬与硝酸铜的联合毒性263.3.1等毒性比联合毒性263.3.2非等毒性比联合毒性263.3.3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线283.4氯化汞与硝酸镉的联合毒性

5、293.4.1等毒性比联合毒性293.4.2非等毒性比联合毒性303.4.3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线323.5硝酸铅与氯化汞的联合毒性333.5.1等毒性比联合毒性333.5.2非等毒性比联合毒性343.5.3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线35第四章结论与展望374.1结论374.2展望37致谢38参考文献39二元重金属混合体系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研究摘要: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工业污染物等)经由各种途径流入环境,其中大多数都是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同时或先后进入环境中,通过物理运输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和水体,并在水体和土壤中共存下去,对水和

6、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收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是我们进行联合毒性的原因所在。本文参照标准方法研究了几种典型重金属对发光菌的联合慢性毒性效应。使用Cr(NO3)2、Cu(NO3)2、HgCl2和Cd(NO3)2对发光细菌做了单一毒性和两两联合毒性的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重金属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采用origin进行数据拟合,用probit模型求得EC50,再根据求出的EC50计算出TUsum-50。为了探讨联合毒性规律,我们根据联合毒性实验结果以毒性比对数为横坐标,以联合毒性效应TUsum-50为纵坐标,进行整理得到了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

7、线。通过混合物的毒性比效应曲线可以预测已知混合物浓度的环境样品的毒性大小。单一毒性结果表明,氯化汞、硝酸镉、硝酸铜的单一毒性分别为=0.051mg•L-1,=23.21mg•L-1,=22.24mg•L-1,单一毒性大小顺序为HgCl2>CdNO3)2>Cu(NO3)2。本研究揭示了重金属联合毒性效应规律,探讨了毒性比效应曲线在联合毒性规律阐释中的应用,为混合物风险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助于推动人们对混合物风险的认识,提高环境污染管理水平。关键词:重金属;发光细菌;联合毒性;效应曲线IIIStudyonthejointtoxicity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