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

ID:28820179

大小:6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4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_第1页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_第2页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_第3页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_第4页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地波雷达&探地雷达&介电常数&电导率(2011-03-1623:13:04)标签:校园分类:工作篇高频地波雷达(HFSurfaceWaveRadar,简称HFSWR)中文名称:高频地波雷达英文名称:highfrequencygroundwaveradar高频地波雷达http://wenku.baidu.com/view/4d1e6992daef5ef7ba0d3ceb.html定义:用高频段电磁波地波散射反演海面大面积海流、风、波浪等要素的遥感系统。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观测技术(三级学科)一概述  高频地波雷达(HFSurfaceWaveR

2、adar,简称HFSWR)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监测技术,具有超视距、大范围、全天候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能实现对各国专属经济区(EEZ)监测进行有效监测的高科技手段。各临海发达国家均进行了研发投入,并实施了多年的对比验证和应用示范。  高频地波雷达利用短波(3~30MHz)在导电海洋表面绕射传播衰减小的特点,采用垂直极化天线辐射电波,能超视距探测海平面视线以下出现的舰船、飞机、冰山和导弹等运动目标,作用距离可达300km以上。同时,高频地波雷达利用海洋表面对高频电磁波的一阶散射和二阶散射机制,可以从雷达回波中提取风场、浪场、流场等海况信息,实现对海洋环境大范围、高精度和全天候的实时监

3、测。  在军事应用领域,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工作波长和电波传播特性决定其具有独特的性能优势(相对于微波雷达而言):  (1)作用距离远(300~400km);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2)极强的反隐身能力;  (3)抗低空突防;  (4)抗反辐射导弹  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地波超视距雷达具有覆盖范围大、全天候、实时性好、功能多、性价比高等特点,在气象预报、防灾减灾、航运、渔业、污染监测、资源开发、海上救援、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二发展历史  雷达的前身是电离层测高仪。上个世纪初为了解释Maconi成功实现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Kennelly和Heaviside

4、提出在地球大气层中存在一个导电层——1902年Kennelly猜测无线电波在大约80km的高空经一传导层反射,同年“聪明、愤世嫉俗、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和工程师”OliverHeaviside在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也独立提出类似的思想。现在我们当然知道那就是电离层,当时科学家和工程师把那叫做“Kennelly-Heaviside层”,但那个层是否存在还众说纷纭。随后二极管、三极管、正反馈和超外差接收机等等无线电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电离层存在性的验证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到1925年Breit和Tuve设计出一个无线电脉冲发射及接收装置,通过向上空发射无线电脉冲并接收到反射回

5、来的脉冲(Echoes),验证了电离层的存在,同时可通过收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计算电离层的高度。这个装置就是电离层测高仪。  个人认为Breit和Tuve发明的电离层测高仪其实就是雷达,也就是说雷达是在1925年就被发明了,而不是如同现在流传的是二战前几年由英国人发明的。只不过Breit和Tuve的工作不够“军事”、不够“传奇”、不能体现雷达这个字眼的神秘性罢了。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发现在海岸担任探测和警戒任务的雷达总是受到来自海面不明原因的“干扰”。1955年,Crombie关注这一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数十米波长的电磁波与海洋表面的相互作用,将产生Bragg绕射现象”。原来那

6、些干扰是波长等于无线电波波长一半、传播方向平行于(接近或远离)雷达发射波束方向的海浪与无线电波“谐振”散射所产生的回波。Crombie的研究揭示了上述“干扰”的物理来源,同时使地波雷达超视距探测海面状态成为可能。  冷战期间美、苏部署了为数不少的超视距雷达用于探测对方的军事动态,客观上也为科学家研究无线电波与海洋粗糙面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条件。  1968~1972年,在NOAA工作的D.E.Barrick定量解释了海面对无线电波的一阶散射和二阶散射的形成机制,为高频雷达探测海洋表面状态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Barrick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电波传播实验室(EPL)经过十多

7、年理论和实验研究,于1970年代末研制成功用于探测海洋表面状态的CODAR(CoastalOceanDynamicsApplication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Radar)系统,并于1983年成立CODAR公司,实现了高频地波雷达的商品化。与军用高频超视距雷达动辄数公里长的天线阵不同,Barrick创造性地运用一组交叉环/单极子天线(三个接收通道)即可获取大面积海流的分布信息。这一技术的确是非常天才式的发明,他的该项成果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