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

ID:28841622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4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_第1页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_第2页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_第3页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_第4页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金融自由化促进了金融发展,但也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又引发了经济危机。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当掌握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脆弱性的概念、金融自由化的起因、金融自由化的风险与收益、金融脆弱性的表现形式和后果、中国金融市场化中的脆弱性等内容。本章教学重点问题: 1、金融市场化与金融脆弱性的概念;2、金融压抑的成本;3、金融自由化的收益; 4、赞同与反对金融自由化的主要观点;5、金融自由化的准备、顺序与过程监管本章教学难点:1、金融压抑的成本;2、金融自由化的收益;3、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和过程监管;4、金融自由化实践与理论的本里背离原因;5、中国金融市场化中的脆

2、弱性一、金融脆弱性的内在生成机制(一)金融脆弱性(FinancialFragility)的概念1、狭义: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的更易失败的本性,有时也称之为“金融内在脆弱性”。2、广义:金融脆弱性简称为“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现在通用的是广义金融脆弱性概念。3、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的区别:(1)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金融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的可能性。金融脆弱则不仅包括可能的损失,还包括已经发生的损失。(2)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强调“内在性”,即它是金融部门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对于银行来说,其脆弱性

3、根源在于信贷资金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分离。不过国内对于风险的使用已经趋于广泛化,常常与脆弱性难以明确区分。(二)金融脆弱性假说:企业角度1、基本观点:明斯基(1985)较早对金融内在脆弱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形成了“金融脆弱性假说”。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人的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银行部门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2、分析背景:明斯基的分析基于资本主义繁荣与衰退长期波动现象(50年)的总结之上,他指出在经济的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这个50年的长周期以20或30年的相对繁荣开始,在经济上

4、升时期,贷款人(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工商企业)则利用宽松有利的信贷环境进行积极的借款。3、分析内容:明斯基将借款的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抵补性的借款企业(hedge—financedfirm)。第二类是投机性的借款企业(speculative—financedfirm)。第三类是庞氏企业(Ponzifirm)。在明斯基看来,商业周期的存在将诱使企业进行高负债经营。在一个新周期开始时,绝大多数企业都属于抵补性企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市场显现出一派利好气氛,企业预期收益上升,纷纷扩大借款,投机性企业和庞氏企业迅速增多。这样,在借款人中高风险的后两类借款人的比重越来越大

5、,而安全的第一类借款人所占比重却越来越小。于是金融脆弱性愈来愈严重。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必然迎来滑坡,任何打断信贷资金流入生产部门的事件都将引起违约和破产,而这又进一步反馈影响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也迅速的破灭,金融危机就爆发了。具有怀疑情结的银行家为什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呢?经济行为人为什么要按照那种破坏自身利益的非理性方式来行事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金融脆弱性内生理论的关键。对此,明斯基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原因:一个被称为代际遗忘解释(generationignoranceargument),认为是由于今天的贷款人忘记了过去的痛苦经历,一些利好事件促成金融

6、业的繁荣,而此时距离上次的金融灾难已过了很久,人们贪欲的动机已经战胜了恐惧,价格的上涨推动更多的购买,因为人们预期当前的资产价格趋势会继续下去。银行家的道德风险还会代际遗忘时间大大缩短。因为,从借款开始高涨到最终的结帐日,期间的间隔可能是如此之长,以至于发放贷款的银行家从来不会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后果而直接遭受损失。另一种解释被称为竞争压力解释(rivalrypressureargument),认为贷款人是出于竞争的压力而作出许多不审慎的贷款决策,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将失去顾客和市场。第一个解释,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太适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4-5年就会发生一次,也即同一个银行家身

7、上,就会多次重复错误,显然银行家是不会如此健忘的。银行家的道德风险也会因惩戒期的很快来临而有所削弱。第二个解释,有一定的说服力,并且在实践上,它已成为许多东南亚和中国银行家的托辞。然而,这必须基于银行家更看重短期利益。可见,明斯基对金融脆弱性成因的解释是难能令人满意的。(三)“安全边界说”推理说:银行角度1、基本观点:为了更好地解释明斯基的金融内在脆弱性故事,克瑞格(1997)引用了“安全边界”(MarginsofSafety)这个概念。安全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