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

ID:28874924

大小:30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4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_第1页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_第2页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_第3页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_第4页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章习地训练题目参考答案详解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第二章2.如何读取cell类型和struct类型数据中的值?答:cell型数据仍类似于矩阵,只不过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数据。而struct型数据由多个子域(field)构成一个结构体。cell型数据的读取通过大括号{}和元素位置来读取,如A{1,1};而struct型数据的读取通过点符.结合域名来读取,如student.score。4.在本章中没有介绍矩阵计算的相关内容,请在MATLAB的帮助中查找相关的函数,来对矩阵A进行如下的计算。求A的逆矩阵、特征根和特征向量、A的行列式、A的秩和A的迹,并判断A的对角线上元素和是否

2、等于A的迹。答:求A的逆矩阵:A_inv=inv(A)求A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eigVeigR]=eig(A)注:eigV是特征向量,eigR的对角元素是特征根。求A的行列式:A_det=det(A)求A的秩:A_rank=rank(A)求A的迹:A_trace=trace(A)A的对角线上元素和:A_diagsum=sum(diag(A))注:应等于A的迹5.利用MATLAB的帮助,完成对矩阵A的下列操作。(1)将矩阵A转换为10×2的矩阵。答:B=reshape(A,10,2)(2)将矩阵A上下翻转后形成新的矩阵B。答:B=flipud(A

3、)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3)将矩阵A左右翻转。答:B=fliplr(A)(4)提取A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答:V=diag(A)(5)将A的第2行至第3行和第2列至第5列构成的子矩阵赋值为-1。答:A(2:3,2:5)=-1(6)将A的第2行至第3行部分作为元素复制为5×2的矩阵C,C的维数是多少?答:C=repmat(A(2:3,:),5,2),size(C)C的维数为10×10。6.请分别绘制和的三维图和等高线。>>x=-5:0.5:5;>>[xx,yy]=meshgrid(x);>>Z1=xx.*yy;>>Z2=sin(Z1);>>figur

4、e,surfc(xx,yy,Z1),title(‘xywithcontour’) ;>>figure,surfc(xx,yy,Z2),title(‘sin(xy)withcontour’) ;>>figure,contour(xx,yy,Z2),title(‘contourofsin(xy)’) ;7.下面给出一个迭代模型。写出求解该模型的M-函数。如果迭代初始值为,计算k=0∶1∶300的迭代过程,分别绘制x的变化曲线和y的变化曲线,并在二维平面上绘制点(x,y)的运行轨迹。答:%%%assignment2-7clear;closeall;cl

5、c;x(1)=0;y(1)=0;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fork=1:300x(k+1)=1+y(k)-1.4*x(k)^2;y(k+1)=0.3*x(k);endfigure,plot([1:length(x)],x),title('xwithk')figure,plot([1:length(y)],y),title('ywithk')figure,plot(x,y,'o-.'),title('trajectory')第三章1.画出医学上常用的正态分布曲线,并确定其极值点。%%%assign31.mclear;closeall;mu=0;sigma

6、=1;x=-5:0.1:5;y=1./(sqrt(2*pi)*sigma)*exp(-(x-mu).^2/(2*sigma^2));%%%y=normpdf(x,mu,sigma);%%%也可直接调用正态分布函数计算figure,plot(x,y)title('正态分布曲线')j=find(y==max(y));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xamx1=x(j)%%x极大值点ymax=y(j)%%极大值%%%方法2figure,fplot(@(x)1/(sqrt(2*pi)*sigma)*exp(-(x-mu)^2/(2*sigma^2)),[-5,5],

7、'r-')title('正态分布曲线')[xmax2,ymaxval]=fminbnd(@(x)(-1)/(sqrt(2*pi)*sigma)*exp(-(x-mu)^2/(2*sigma^2)),-5,5);%%乘以-1变为求极小值ymax2=-ymaxval;%%极大值xmax2ymax22.某年级甲班、乙班各有男生50人。从两个班中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如果甲班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身高大于乙班?为什么?答:不能。从甲、乙两班分别抽取10人其身高分别是甲、乙两班的一个样本。该平均身高只是甲、乙两班所有

8、同学平均身高的一个点估计值。既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行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一般很难恰好相等。因此,不能仅凭两个样本均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