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ID:28905979

大小:1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3.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本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进一步在实际应用中体会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的对称性,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会用尺规平分线段或者作出相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难点:能独立归纳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在实际题目中灵活应用这一性质。教法与学法指导: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

2、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前置诊断,开辟道路师:提出问题:1.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举例说明。2.轴对称的性质有哪些?画出图形,并尽可能用几何语言描述这些性质。3.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A,找出点A关于l的对称点B,你有什么办法?只有一种吗?4.结合你的学习,谈谈你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理解。生:有足够的展示自主学习的空间,然后小组派

3、代表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小学学过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加深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问题4,学生未必回答地全面,只要结合图形叙述正确即可。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在将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折叠时,发现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两个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一般的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生:思考后回答: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由此,引出课题: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探索新知1:线段的对称性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的备用纸上画出线段AB,并尝试画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师:这条对称轴与线段存在着什么关系?如图5-10,画一条线段AB,然后对折AB,使

4、A、B两点重合,设折痕与AB的交点为O,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实验结论:(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线段的轴对称性.在说明理由时,既可以根据折叠过程中线段重合来说明,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全等来说明.在折纸的基础上,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三个环节使学生在充分实践及思考的基础上,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使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达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效果。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

5、的观点,进一步探索线段的中垂线还有什么性质。探索新知2:中垂线的性质师:出示课本123页“议一议”如图5-11,点C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AC和BC相等吗?改变点C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生:AC和BC相等。师:理由是什么?生: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改变点C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只要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都相等。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于是得到结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都相等。师:如何利用尺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探索3:利用尺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师: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

6、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点D.2.作直线CD.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师:出示课本124页“做一做”利用尺规作如图5-14所示的△ABC的重心。生:首先进行自学,然后请两位同学到背板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进行尺规作图。教师适时强调写出规范的己知、求作。完后各小组互相检查,教师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纠正,加深学生对作法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此环节虽然是常规作图的教学,但是一定要先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找到方法后,教师板演,学生在自己的备用纸上操作,要求规范整洁,并且

7、引导学生说明作图方法的合理性。三、结合所学,跟踪练习1.在△ABC中,AC边的中垂线交BC于点D,垂足为E,则___=___;或者___=___;或者___=___;或者___=___;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图中等于60°的角有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3.在△ABC中,AB=AC,∠A=5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则∠NBC=___.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等腰

8、三角形的性质。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在探索中理解简单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总结串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