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

ID:28960032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6为学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学》课题名称《为学》课型新授中考说明要求能积累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论说文常用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目标设计设计思路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证据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认识蜀鄙之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为学》一文广为传诵,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不仅在于它讲述了做学问的道理,更阐明了天

2、下事物的普遍道理。文中插入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读来生动有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生动的背后,增强了说服力,更深入地阐述了做学问的道理,贵在立志,事在人为。     学生经过了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基本能够结合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他们接触过较为简短的古文,像这样长篇幅的古文还是第一次遇到。由于文章故事性比较强,学生对于中间“蜀鄙二僧”部分能够很好掌握,但对于开头和结尾部分阐述的道理不能够清楚的感知,对于道理与所举事例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了。 因此,在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读懂文章的最基本的词语,在读懂读通文

3、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蜀鄙二僧故事的理解,明白道理。课堂上注重以自学为主、关注小组交流、加强教师的点拨提升,将感情朗读、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作为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提升语文能力,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蜀鄙之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学法设计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4、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篇课文,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比较容易理解,主要采取朗读、讨论的方法,学生复述故事和翻译来完成课文的学习。课前准备学生: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过程线问题线活动线课后重构/批注备课【展示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集体展示】第三课时一、复习所学。背诵、重点字词解释。二、达标检测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______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3、久而不

5、怠焉久:怠:______4、迄乎成迄:成:________5、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_倍:________6、屏弃而不用屏:________7、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____何如:_______8、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___卒:________传:________9、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常:________10、蜀之鄙有二僧鄙:________11、贫者语于富者曰语:于:________12、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13、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14、越明年越

6、:________15、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16、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17、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______1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________哉:________19、自败者也败:________20、自力者也力:________21、下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请标明它们所指的人称:①吾______②汝_______③其_______④余______⑤尔______⑥之______二、翻译句子。1、自力者也。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7、4、吾一瓶一钵足矣。5、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8、吾资之聪,倍人也9、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10、自败者也。三、简答题。1、由学生复述以前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导入。2、如果学生未能答出,教师此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学习一篇解决这个问题的课文《为学》。3、完成导学案上的检测题,老师明确答案。4、结合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简介。5、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

8、停顿。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4、在共同解决重点字词的解释后,老师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巩固所学,并再次提问,强化掌握。应该让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