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

ID:29011527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5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_第1页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_第2页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_第3页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背景: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1]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2]是其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在教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时,以司母戊大方鼎为突破口,通过讲述及对图片、文献资料等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对司母戊大方鼎的价值认同;并进而以小见大,逐步养成对我

2、国古代青铜器等历史文物的认同感和欣赏、审美的自觉意识。情景:师:(powerpoint:司母戊大方鼎图片;材料一、二、三、四)这是商朝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鼎最初是一种煮肉的食器,后来逐渐演变成礼器。(语调低沉)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中国河南省安阳侯家庄一个农田中被发现的。当时,正值中日战争,村民们唯恐被日军掠夺,又把它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6月再次挖出,可惜已经丢失了一只耳朵。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后,司母戊大方鼎被珍藏于首都北京。29n

3、/5q司母戊大方鼎司c司母戊大方鼎鼎耳细部 司母戊大方鼎鼎铭细部材料一: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千克,形体庞大,若使用“将军

4、盔”镕铜,至少需要70个同时熔化,而每个盔旁若有三、四个人工作,则共需约250人。若再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及管理等,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至少300人以上。——香港商务出版《中华文明传真02商周:神权变革一千年》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材料四: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意义。——李泽厚《美的历程》师:请同学们把图片和四段文字材料结合起来,谈谈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到什么历史信息?生:司母戊大方鼎外观显得很古

5、朴庄重,腹壁很宽厚,耳朵很宽大肥厚,上面装饰有一对老虎,虎口相对,含着人头。鼎上还铸有其它的纹饰。鼎上铸着文字。鼎的整个造型给人很威武的感觉。师:司母戊大方鼎铸的文字是“后母戊”三字。青铜器上铸有文字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上绝大多数没有文字,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铸有文字。我们再来观察这三个字的笔画具有什么特点?生:笔画有点圆润。师:对。这说明这三个字已带有书法的美感,已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价值。师:鼎的纹饰,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猛虎咬人的纹饰外,还铸有哪些纹饰呢?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它的腹部还铸有一种怪兽。这种怪兽是什么形象?生:有首无身、两眼爆出。显

6、得很狰狞可怖。师:这种纹饰叫作饕餮纹。所谓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食人猛兽,一直吃人直到撑死为止。我国商朝青铜器上基本上都铸有这种面目狰狞的兽面纹饰。商人为何要这样做呢?是否别有用意?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四回答?生:因为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休”的祯祥意义。师:对。商人认为飞禽猛兽有人类无法企及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的野兽可以帮助他们沟通祖先或是上天,来保护自己和自己在人间的权势财产。所以,商人在铸造青铜器时,往往会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来帮助他们“沟通天地,支持政治权力”。也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狰狞美的本质。师:司母戊

7、大方鼎除了“沟通天地,支持政治权力”这种政治功能外,我们还能发现它具有哪些功能?生:象征政治身份和地位高低。师:你何以看出?生: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天子、诸侯、大夫、士由于他们的地位不同,所以用鼎的数量也不一样,这里的鼎就是器主政治身份高低的象征。师:很好。包括鼎在内的商朝青铜器基本上都是礼器,用来标志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高低。不同地位的人,用的器物的数量也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被视为僭越,会招来杀身之祸。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师:我们还可以看出鼎具有什么功能?生:鼎是王权的象征。师:你是从哪里得

8、出结论的?生:材料三中说,当夏朝灭亡时,鼎就迁往商;当商朝灭亡时,鼎又迁往西周。据此可以推断出它是王权的象征。师:回答得很好。根据《左传》宣公三年的记载,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上贡铜,铸造九鼎,以九鼎象征九州,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一统。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传下了许多稀世之宝。然而就历史价值而言,却没有一件比得上夏朝的九鼎。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问鼎”,建立政权称为“定鼎”,就是因为三代以来,九鼎一直被视为王权象征的缘故。师:我们接着看到材料一,它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