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

ID:29019734

大小:10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 鲁教版选修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一)人类环境一、选择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受人类影响的环境才是自然环境B.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C.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又称为自然环境解析:1.A 2.C 第1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包括

2、生物物质和非生物物质,如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中的农田、果园等。第2题,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受人类影响或少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并不是所有受人类影响的环境都是社会环境。3.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有关资源开发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的开发必然产生环境的破坏B.环境的破坏不会影响某些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C.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重要的手段之一D.环境保护就是保护资源解析:选C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环境退化反过来又削弱了某些自然

3、资源的更新能力,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之一。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密切。据此回答4~5题。4.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个体形态和地理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仙人掌——水湿环境B.莲——干旱环境C.仙人掌——叶子变成细刺,根系很发达D.莲——根系很发达,以便吸收水分5.关于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现在大气中的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 ②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③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条件 ④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A.①         B.①②C.

4、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4.C 5.D 第4题,仙人掌指示荒漠环境,莲指示湿生环境,莲根系并不发达。第5题,现在大气中氮、氧主要来自生物作用;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的水分条件;绿色植物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6~7题。6.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的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7.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影

5、响生态环境 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6.C 7.A 生存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移植大树成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移植树木会使原生地植被覆盖率降低,减少地表水的下渗,影响生态环境。二、综合题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________共同组成生物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非生物环境。(2)说明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生物

6、环境,直接据图分析可知,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共同组成非生物环境。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答案:(1)生物群落 阳光 空气 水 土壤(2)生物群落(生物环境)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9.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人类文明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了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横轴刻度分别表示:原始社会时期为农业与狩猎采集劳动力之比,农业社会时期为

7、狩猎采集与农业劳动力之比,工业社会时期为工业与农业劳动力之比,知识社会时期为工农业与知识产业劳动力之比。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和谐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人地关系是_______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知

8、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发展的过程:由图可知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