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

ID:29028269

大小:1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拿来主义课时跟踪检测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拿来主义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装修也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外表的冠冕堂皇未必就不会出现有害因素,如甲醛超标。C.中小投资者所能得到的不过是机构投资者争夺过程中吃剩下的残羹冷炙而已。D.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一改过去闭关自守的政策,既引进外资又展开自我经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解析:选D D项,闭关自守: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也泛指不跟外界交往。A项,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不能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合语境。B项,冠冕堂皇

2、: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望文生义。C项,残羹冷炙:指吃剩的菜,前面再用“吃剩下的”修饰,语义重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当年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缘故。B.1926年8月,因鲁迅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C.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D.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解析:选D A项,句式杂糅,“之所以……是因为……”和“……是……的缘故”混用,删掉“的缘故”。B项,成分残缺,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造成主语缺失,“因”应

3、在“鲁迅”之后。C项,语序不当,“徘徊”应放在“不敢”前。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兴趣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

4、分子的传统的骨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C.⑤③①⑥②④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选D 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句。由此可排除C。④⑥承接②句谈鲁迅的精神,①句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可知正确答案为D。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①         ,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

5、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典范。②       ,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目光,他其实是③           。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解析:作答本题时,要认真考虑横线前后句子的关系。①前的句子是肯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其后的句子则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贡献,所以①处当是一个表转折的句子。②后以“但”作转折,肯定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成就,②处当和其后的句子构成转折,所以其内容应当是说鲁迅批判传统文化。③处是对前面的分析所作的小结,这一小结必须与其后一些批评者的观点针锋相对,即说明鲁迅是传统文化

6、最有见地的继承者。参考答案:①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研究又是开拓性的) ②鲁迅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 ③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继承者、价值重估者5.按提示要求,以“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换用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鲁迅和胡适最后分道扬镳,原因在于两人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答:     解析:原句为因果复句,先说结果,后说原因,重组时则要先说原因,后说结果,使全句形成“鲁迅和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的结构。参考答案:鲁迅和

7、胡适革新中国的理想不同,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作最彻底的抨击,而胡适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因而两人最后分道扬镳。6.参照右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答:     参考答案: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