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ID:29030582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3.1物质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的检验一、我们学了什么1.物质检验的原则和技巧(方法)(1)物质的检验包括鉴别和鉴定。物质检验的原则是应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种类。最少的实验步骤获得最明显的实验现象、鉴定物质时,先分析被鉴定物质的成分,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确定检验的试剂和方法。若某一成分的检验方法未学过,就想方设法将这一成分通过已知的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能用所学过的知识检验的成分。鉴别物质时,先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被鉴别物质组成上或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相同点分组,再根据组内物质的特性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2)物质检验的操作步骤:

2、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感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化学方法: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要求做到:①“先取样,后操作”。若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试管”进行实验,不得在原有试剂瓶中进行检验;③要“先现象后结论”。(3)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①若待检验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或溶解性或其他性质差异,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或加水或其他合适的试剂检验;②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中有几种含有相

3、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不同的阴离子时,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的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组台成一种试剂。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gNO3、Na2SO4、Na2CO3,这种试剂就是盐酸。③若待检验的物质中含有多种不同的阳离子或同一溶液中含有多种不同阳离子,均可用加人强碱溶液产生不同的明显现象来检验。(4)不用其他试剂鉴别一组物质的方法:①特征现象法:先根据待鉴别物质中的特殊颜色等鉴别出个别物质,再借用这种物质去鉴别其他物质;②两两混合法:若组内物质均没有特殊的颜色等特性,可将它

4、们两两混合,根据物质之间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别;借助产物法:组内物质一般含酸。若用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将组内的一种两种物质鉴别出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和酸反应加以鉴别。(5)不限制试剂一组物质的方法:鉴别组内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最好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2、物质推断的思维方法、基本思路和常用推断方法(1)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的信息或条件人手“顺藤摸瓜”逐个推断.这是正向思维法。若将最终结果作为思维起点.由果索因,这是逆向思维法,若从中问题眼人手,则综合采用了正逆向思维法。具体运用于文字推断题时,要

5、做到逐字阅读分析,注意挖掘潜在变化和信息苗头。应用于几何图形转化题时,要注意抓题跟,抓转化关系。应用于代码两两组合实验题时,以出最多沉淀(现象最单一)或最少气体等现象为突破口。(2)基本思路:显性条件结构特征原题反应特征→结论→验证隐性条件现象特征(3)常用的推断(推理)方法:①“一点击破顺逆推理”抓住题目的显性条件(即“题跟”,也称解题“突破口”),得出相关的直接结论,然后通过顺向或逆向的推理方法,逐一推导出其他结论。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一般又可分为单线顺逆推理法、双线逆推法和多线顺逆推理法;②“机遇组

6、合对比推理”采用类似数学中的“机遇”方法用图像列出各物质的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然后通过分析对比.对号入座推理出各物质;③“排列组合分配推理”利用题给条件,按照物质的性质、转化规律及反应现象进行排列组合.然后验证组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④“对号入座比较推理”将题给物质两两混合的反应现象列成表格与题给表格中的信息(即现象)进行比较.对号入座,得出答案;⑤“紧扣现象逐一推理”结合每一步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每一步的实验结论,最后综合得出结论。此种方法适用于解文字叙述型推理题;⑥

7、“提出假设讨论推理”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符合题意的结论。二、中考考什么(1)会用实验检验物质并对上述实验进行评价;(2)会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相互转化关系推断物质并书写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熟练运用物质的检验与推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三、这些容易错例1、加碘食盐中碘元素以碘酸根(IO3-)形式存在。已知在酸性条件下.IO3-能跟碘离子(I-)发生反应生成碘(I2),I2能使淀粉变蓝色。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8、①碘化钾溶液(KI=K++I-)②食醋③食糖④白酒⑤淀粉⑥纯碱,通过实验要证明加碘食盐中存在IO3-,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A、①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⑤D、②④⑥【解答】C四、动动手、动动脑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