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

ID:29039121

大小:800.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6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_第1页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_第2页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_第3页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_第4页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7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知识梳理]实际问题中的常用术语[诊断自测]1.概念思辨(1)方位角α的大小范围是0°≤α<360°,方向角β的大小范围一般是0°≤β<90°(  )(2)如图1,为了测量隧道口AB的长度,测量时应当测量数据a,b,γ.(  )(3)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180°.(  )(4)如图2,DC=a,从C,D两点测得点A的仰角分别为β和α,则能求出AB的长.(  )答案 (1)√ (2)√ (3)× (4)√2.教材衍化(1)(必修A5P20T6)若点A在点C的北偏东30°,点B在点C的南偏东60°,且AC=BC,则点A在点B的

2、(  )A.北偏东15°B.北偏西15°C.北偏东10°D.北偏西10°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ACB=90°,又AC=BC,∴∠CBA=45°,而β=30°,∴α=90°-45°-30°=15°.∴点A在点B的北偏西15°.故选B.(2)(必修A5P19T7)如图,飞机的航线和山顶在同一个铅垂面内,若飞机的高度为海拔18km,速度为1000km/h,飞行员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30°,经过1min后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75°,则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1.732)(  )A.11.4kmB.6.6kmC.6.5kmD.5.6km答案 B解析 ∵AB=1000×=

3、(km),∴BC=·sin30°=(km).∴航线离山顶h=×sin75°=×sin(45°+30°)≈11.4(km).∴山高为18-11.4=6.6(km).故选B.3.小题热身(1)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平面方向的B点的仰角是50°,且到A的距离为2,C点的俯角为70°,且到A的距离为3,则B,C间的距离为(  )A.B.C.D.答案 D解析 ∵∠BAC=120°,AB=2,AC=3,∴BC2=AB2+AC2-2AB·ACcos∠BAC=4+9-2×2×3cos120°=19.∴BC=.故选D.(2)(2018·大同模拟)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

4、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m.答案 10解析 如图,OM=AOtan45°=30(m),ON=AOtan30°=×30=10(m),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MN===10(m).题型1 测量距离问题  (2017·荔湾区期末)某电力部门需在A、B两地之间架设高压电线,因地理条件限制,不能直接测量A、B两地距离.现测量人员在相距km的C、D两地(假设A、B、C、D在同一平面上)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如图),假如考虑到电线的自然下垂和施工损耗

5、等原因,实际所须电线长度为A、B距离的倍,问施工单位应该准备多长的电线?用正弦定理求出AC,BC,再用余弦定理求AB.解 在△ACD中,∵∠ADC=30°,∠ACD=75°+45°=120°,∴∠CAD=30°,∴AC=CD=,在△BCD中,∵∠BDC=30°+45°=75°,∠BCD=45°,∴∠CBD=60°,由正弦定理得:=,∴B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3+2-2××=5,∴AB=.故施工单位应该准备电线长为×=5km.方法技巧距离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法1.类型:测量距离问题常分为三种类型:山两侧、河两岸、河对岸.2

6、.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提醒:解三角形时,为避免误差的积累,应尽可能用已知的数据(原始数据),少用间接求出的量.冲关针对训练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50mB.50mC.25mD.m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B=30°.由正弦定理,得=,∴AB===50(m).故选A.题型2 测量高度问题  (2017·郑州一中月考)如图所示,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

7、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为α,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β.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h,求山高CD.在△ABC中用正弦定理求出AC,再在△ACD中求CD.解 由已知得,∠BCA=90°+β,∠ABC=90°-α,∠BAC=α-β,∠CAD=β.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即=,∴AC==.在Rt△ACD中,CD=ACsin∠CAD=ACsinβ=.故山高CD为.方法技巧求解高度问题的三个关注点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