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ID:29045020

大小:1.3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如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盐井位置和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1.盐田晒盐的旺季是(  )A.1~3月        B.4~6月C.7~9月D.10~12月2.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3.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2、)A.地形地势B.气候湿热C.河流补给D.地壳运动解析:1.B 2.C 3.D 第1题,本题关键字“晒”,需要有太阳,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材料里给出了当地的雨季为7~9月,下雨时节不利于晒盐,C错;其他三个选项里1~3月和10~12月气温要稍低一些,平均气温不及4~6月高,而4~6月份,雨季尚未到达,降水少,再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适合晒盐。第2题,7~9月当地为雨季,降水多,加上上游高山地区冰雪融化,河水上涨,为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需要关闭盐井围栏。第3题,从图中可知卤水是沿断层形成的,说明其形成

3、的条件是地壳运动。在雅库茨克沿着勒拿河逆流而上,在距离雅库茨克约100km处的河岸有一段长约40km的岩柱群,岩柱群在河岸的一侧形成,这些神奇而罕见的岩柱群高达100~200m,形态各异,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4~6题。4.与南部地区相比,造成勒拿河北部河网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冻土C.降水D.植被5.造成岩柱之间冲沟的进一步扩大和石柱之间隔离的作用是(  )A.冰川侵蚀B.风化与冻融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6.雅库茨克是世界最寒冷的城市。房屋建筑的木桩必须深深扎入

4、活动土层之下,房屋需建在离地1m的桩上,造成其与传统建筑物构造不同的原因是(  )A.防御寒冷B.大风雪日多C.冻土消融D.防动物侵袭解析:4.C 5.B 6.C 第4题,纬度主要影响的是气温,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A项错误;河网密度与冻土关系不大,B项错误;造成勒拿河南北河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南部山区降水多,北部地区降水少,C项正确;植被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D项错误。第5题,该地区没有冰川分布,故无冰川侵蚀,A项错误;该地气温年较差大(可接近100℃),这些使柱状岩相互隔离开来的深邃陡峭的冲沟,

5、是岩柱的连接部分在霜冻粉碎的作用(风化)下形成的,地表水的渗透则促进了低温过程(冻融作用),并造成岩柱之间冲沟的进一步扩大和石柱之间的隔离,B项正确;河流侵蚀主要是侧蚀,C项错误;风力侵蚀地貌的形态与此地不同,D项错误。第6题,雅库茨克气候寒冷,地表的活动土层冬冻夏融,木桩必须深深扎入活动土层之下,房屋建在离地1m的桩上,以免冻土融化,毁坏建筑物。如图为我国某山区附近等高线和聚落分布图,图中高升水库附近甲村落以种植柑橘为主业。读图,回答7~9题。7.该地区可能位于(  )A.武夷山B.太行山C.天山D.

6、大兴安岭8.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丙地所在地区(  )A.喀斯特地貌广布B.为山间盆地地形C.为冬季旅游胜地D.光化学烟雾严重9.图中四个聚落,最容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7.A 8.B 9.D 第7题,由题干可知,该地以柑橘种植为主业。柑橘生长在亚热带地区,所以图示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武夷山位于亚热带,A项正确;太行山、天山、大兴安岭三地位于温带地区,B、C、D三项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乙、丙两地中部低、四周高,是山间盆地,B项正确;图中没有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丙

7、地海拔在1000m以上,冬季冷湿,不适合旅游,C项错误;光化学烟雾是城市大量汽车尾气被阳光照射导致化学反应产生的,丙地位于山区,汽车较少,不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D项错误。第9题,图中丁地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暴雨时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D项正确;甲、乙、丙三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相对丁地而言不易发生地质灾害,A、B、C项排除。如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沙源、地形B.地形、风向C.沙源、风向D.沙源

8、、城市11.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丰强于和田B.喀什强于若羌C.敦煌强于玉门D.若羌强于民丰解析:10.B 11.A 第10题,由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此时为5月,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故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风向;从移动路径偏向东方,而不是南方,结合该地地形概况,推出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受该地南部山地阻挡。故B正确。第11题,图中等值线为能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