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ID:29062138

大小:8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6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11 敬畏自然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敬畏自然一、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人与自然关系,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二、写作背景大自然是美丽的,雄伟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蔚蓝的大海,美丽的花园,繁华的都市。无不为人们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聪明,最美丽,最富有灵性的人类。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却也屡见不鲜。三、知识卡片议论性散文: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既有观

2、点的阐述,又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自主学习]一、基础识记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鹏 蓬蒿  咫尺深邃 狼藉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二、整体感知★★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2.“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2.为什么人类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文中有哪些理由?(二)精要阅读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

3、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

4、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人类智慧的“相形见绌”?★★★4.学完本文,你对人与自然关系有什么新看法?[提升训练](12分)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⑴位于黄河中游,地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青海诸省和内蒙古、宁夏两个自治区的黄土高原,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⑵早在六七千年前,这一地

5、区就出现了仰韶文化,发展了以彩陶为特点的光辉的彩陶文化。传说的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黄土高原——今陕北的黄陵县。历史上的夏、周、秦、汉和唐代,都把都城建在黄土高原上,在这片土地上发展了灿烂的古代文明。⑶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事实表明,古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树木既有松柏等针叶树,也有多种阔叶树大乔木,在沟谷中生长着由阔叶树形成的茂密森林。而在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地上,既生长着大乔木,也生长小乔木以及种类很多的灌木。灌木成片

6、连丛生长。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⑷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多种草食动物,有成群的野鹿、野羊,数不清的野兔,还有虎、豹、熊等大型食肉动物。⑸这种自然条件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⑹在那是,土壤侵蚀的程度很轻。许多河流(包括黄河)含沙量比今天少得多。古代的黄土高原上许多河流被称为青河,这里的湖泊也很多。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和关中平原,因湖泊很多,周代到汉代期间,白天鹅、野鸭等飞禽在众多湖泊中栖息,成为关中地区的一大景观。⑺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⑻生态环境恶化一方面有自

7、然原因,气候环境比古代要冷和变得干旱,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合理利用。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对耕地的需求,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⑼植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原先平坦的黄土高原变得破碎,进入一种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持水能力下降,许多天然湖泊消失,河流舍沙量增加,洪枯水位差增大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大衰退的结局。⑽唐代以前黄土高原地区处在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今天全国的贫困县有很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区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表明,一个

8、地区生态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