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

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

ID:29072169

大小:4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_第1页
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_第2页
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揭秘 专题1 宇宙中的地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1宇宙中的地球地理学科一是要依托基础,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考查综合思维能力,指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综合等,核心和关键是“思维”;三是注重应用,以解决生活、生产中以及社会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四是展现创新意识(主要是情景创新、角度创新、功能创新等)。就目前而言,无论高考《考试大纲》,还是《课程标准》,都已经比较成熟,不会有太大的、颠覆性变化。考纲原文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

2、要特点。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年份题型、分值考查角度难度命题预测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选择,4分以非洲摩洛哥示意图切入,考查时区的判断与区时的计算中等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课标卷直接考查该考点很少,而各地的高考试卷则主要考查对该考点的运用,通常以生活中的实例问题为背景,结合太阳光照图、带有经纬网地图截取部分或生活图例,考查对书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水平和掌握程度。2017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区时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运用、日出日落方位、日影朝向与影长的变化等。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活

3、中的地理知识,往往难度不会很大。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选择,8分以太阳能光热电站景观图切入,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中等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选择,4分以委内瑞拉经纬网图切入,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方位等较大样题1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回答1—2题。1.我

4、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应该是A.日、地、月的位置关系B.太阳直射点的运动C.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安排D.月亮的阴晴圆缺2.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A.两节气日期都一定相差180天B.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C.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D.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答案】1.B2.D【详解详析】1.根据材料提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可知我国古人制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是太阳直射点运动,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之后向北移动,夏至太阳直射在

5、北回归线,之后向南移动,主要的作用是方便农业生产活动安排。2.图中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所以D正确。【名师预测】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对应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本题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既能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成为近年高考频繁

6、出现的考查形式。本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背景,迎合了“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社会热点。样题2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举行,里约热内卢(海拔2.3米)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读巴西地理简图,回答1—2题。1.如果奥运会开幕式在当地时间(西三区)8月5日20:00举行,我国观众看直播的时间为A.5日9:00B.6日7:00C.5日17:00D.6日23:002.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①日出东南②昼渐长夜渐短③昼长夜短④正午太阳高度渐大⑤日出逐渐

7、提前⑥正午日影渐长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答案】1.B2.C【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样题3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1.图中M日最接近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8、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答案】1.B2.A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