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

ID:29073114

大小:5.6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6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8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2课时学案 中图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形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岩石圈物质循环近几年高考常以区域地表形态或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近三年的常考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存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代码地貌类型实例A流水侵蚀地貌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B流水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C风力侵蚀地貌戈壁、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D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等【深度思考1】 黄土高原形成与其表面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什么地

2、质作用?提示 按照“风成说”理论,风力携带亚欧大陆内部的黄土,在黄土高原沉积形成巨厚的黄土层,因此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而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D.侵入型岩浆岩、E喷出型岩浆岩。(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①,属于外力作用的是②。(填数码)(3)图中被称为“岩石之本”的是岩浆,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4)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圈物质循环除了岩石圈外,还涉及大气

3、圈、水圈和生物圈等。【深度思考2】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提示 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1.风化作用易错提示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区别: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2.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

4、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

5、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2016·新课标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

6、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审题指导]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而成,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必须①稳定,死亡贝类生物②持续堆积才能形成。(2)河流冲积物是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河流入海的位置变

7、动导致海岸线的不断变化。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答案 (1)C (2)B (3)D►类题通法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

8、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2.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的判定考法一 风化作用与地貌1.(2016·海南地理,19~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