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

ID:29078806

大小:6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_第1页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_第2页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_第3页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_第4页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马滩简式图补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放馬灘簡式圖補釋(首發)程少軒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放馬灘簡《日書》乙種有一幅圖,位於簡182-190第三欄,其上方是干支表,下方是二十四時表和十二律表。我們曾撰小文指出此圖是式圖,周圍的文字及其後的兩百餘支簡皆與式法有關程少軒、蔣文:《放馬灘簡<式圖>初探(稿)》,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11月6日。。由於字跡模糊,加之簡有殘缺,整理者尚有六處缺釋,如下圖(爲方便討論,我們爲缺釋處編了號):(1)、(2)處簡已缺失,呂亞虎先生補“丑”、“巳”二字呂亞虎:《<天水放馬灘秦簡>缺、误字訂補幾則》,簡帛網,2009年10月31日。。晏昌貴先生指出(3)處未釋字

2、是“五音”晏昌貴:《天水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釋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簡帛《日書》研究”(05BZS002)附錄部分,將刊於《簡帛》第五輯。以下簡稱“晏文”。。這些都是很好的意見。(4)、(5)、(6)三處尚未有學者釋讀。(4)(5)兩處文字原圖版分別如下:(4)    (5)據圖版可知(4)中兩字是“七星”的殘筆。(5)中尚能辨識殘存“三”字,“三”下一字僅殘剩一筆。如此,已知式圖八方的文字有“二地”、“三□”、“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由於這些文字能和一些傳世文獻對讀,我們可以通過傳世文獻將圖補全。《大戴禮記·易本命》有如下一段話: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

3、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猨,故猨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其餘各以其類也。這段文字還見於《淮南子·墬形》,僅個別字句略有不同。《靈樞·九針論》有如下一段話:黃帝曰:余聞九針于夫子,衆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

4、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藏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爲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爲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員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爲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員其末,令可以按脉物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爲瘤病者也。故爲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爲癰

5、膿者也。故爲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脉,虛邪客于經絡而爲暴痹者也。故爲之治針,必令尖如厘,且員其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于經,而爲痛痹,合于經絡者也。故爲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爲深痹也。故爲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風水之狀,而留不能過于機關大節者也。故爲之治針,令尖如挺,其鋒微員,以取大氣之不能過于關節

6、者也。這段文字還見於《素問·針解》、《黃帝針灸甲乙經》卷五等。“一以法天”一段,《素問·針解》徑作“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類似的文字亦載《孫子算經》卷下:術曰:置四十九加難月,减行年,所餘以天除一,地除二,人除三,四時除四,五行除五,六律除六,七星除七,八風除八,九州除九。其不盡者,奇則爲男,耦則爲女。上引這些傳世文獻中各數所配之物僅有個別差異。《大戴禮記·易本命》與周易相關,因此只配一至八,沒有配九。《淮南子·墬形》相關文字當與《大戴禮記》同源。《靈樞》、《素問》、《甲乙經》等一脈相承,數物相配完全一致。《孫子算經》以“五行”代“五音”,以“九州”代“九

7、野”。“五行”、“五音”關係密切,此自不待言。“九州”、“九野”兩詞渾言則同,析言則異。《後漢書·馮衍傳下》:“疆理九野,經營五山。”李賢注:“九野,謂九州之野。”是渾言之,九野即九州。《呂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湯問》:“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張湛注:“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是析言之,九野指天之九域,九州指地之九域。放馬灘簡式圖中已經釋出的文字與上引文獻中數物相配方式密合,據此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