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

ID:29098849

大小:29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学习小结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产生背景: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衰落时期。(2)社会主张:前者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4)历史作用:前者直接推动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践,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2.如何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经济上,

2、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没有长远眼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组织上,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3.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方面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又是失败的?(1)成功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政权——中

3、华民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的“皇帝梦”和张勋的拥戴清室复辟之举,都被这一历史大潮席卷而去,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浪潮准备了前提。(2)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没能保住政权,政权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篡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没有结束,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从领导阶级看,从

4、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5.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表现为:(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

5、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

6、太平天国运动 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3.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

7、化运动4.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5.右图为1939年5月延安出版的《群众》杂志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的页面。中共对南京国民政府发起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结合实际做了新的解释和有益改造,在党内党外都做出了明确部署。中共做出如

8、此积极的回应主要是基于(  )A.运动合乎国共两党合作方式的需要B.运动符合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C.运动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运动符合坚持抗日调动国人的抗战精神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9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