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ID:29099745

大小: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及影响。2.掌握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主要过程及其统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3.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训和失败原因。【重点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难点:用近代化史学观,正确评价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学法指导】①运用图表法,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②通过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史观,全面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能力。③通过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形

2、成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发展原因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目的。【知识链接】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准备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历史背景:(1)外部因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由于政治、经济侵略的加剧和深入,造成中国主权大量丧失和社会的贫困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打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社会基础: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1901年进行“新政”,但并没有使清政府,反而激发了阶级矛盾。(3)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但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成为中国资

3、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4)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各地抗捐抗税斗争、农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发起的收回利权运动,迅速在各地开展起来,先后收回了一些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铁路和矿山的权利。这些斗争使人民群众感到反侵略的迫切性,并加深了对清政府卖国政策的憎恨。2.主要准备:(1)组织准备:1894年后,先后成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2)思想理论准备: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3)军事准备:从1895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发动广州起义

4、、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军事基础。3.失败原因:从主客观来看,一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和妥协;二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

5、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⑤辛亥革命

6、不但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革命政权,而且没有根本打碎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也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二、武昌起义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1.阶段基础: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由于各种近代学堂的设立,湖北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2.群众基础: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这里的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3.组织基础: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4.客观条件:四川保路运动

7、为成功奠定了基础。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长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6.社会基础:清朝“预备立宪”骗局的暴露,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学习过程】1.《____________》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随着____________的勃兴和____________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