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

ID:29108550

大小:52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自然环境要素: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3.估算依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空间:一个国家或地区。(2)时间: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3)条件: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4)实质:所能持

2、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3.特征: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我国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本“案例研究”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弄清各种估计值的着眼点和立足

3、点,掌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结合教材上的思考题进行分析。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应该说,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但实际上,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或几种人口承载力(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思想。1.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D)A.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C.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

4、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A选项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全球水资源中只有2%的淡水资源,而其中98%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随着人口增加,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会淡水不足,故淡水资源已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2.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②是一个警戒值 ③具有相对性 ④其数值主要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变化不会太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的合理

5、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具有相对性。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3~4题。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3.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A.①B.②C.③D.④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C)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3~4.解析: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

6、口数量。其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年生产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D)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

7、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A)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增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少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等考虑。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C)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针对该

8、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