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ID:29110624

大小:1.6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16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_第1页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_第2页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_第3页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_第4页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讲学案-2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高考复习文档【2016考纲解读】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种群密度及其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具体群落、种群的研究实验,以表格、曲线为信息载体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的丰富度调查等命题考查,对群落结构、群落演替常直接以选择题形式考查。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6年高考命题仍会集中对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进行命题,群落结构与演替近年来考查趋势加大,应予以重视。【重点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数量和特征1.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项目“J”型(形)曲线“S”型(形)曲线

2、增长模型精品高考复习文档种群增长(速)率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方法步骤①随机取样②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③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①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②一段时间后重捕③如下公式计算=①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②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来源:学科网ZXXK]注意事项必须随机取样①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

3、迁入和迁出②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①首先依据年龄组成。精品高考复习文档年龄组成种群密度5.种群“S”型增

4、长曲线分析 (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2)快速增长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3)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实际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仍呈锯齿状波动。6.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

5、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二、生物群落的特征1.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征精品高考复习文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若分开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无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2.群落的结构类型比较项目垂直结

6、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类型类型内容  初(原)生演替次生演替精品高考复习文档[来源:学§科§网Z§X§X§K]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

7、弃耕农田上的演替4.相近关系的区别 (1)种内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2)竞争与捕食: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例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可能会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