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

ID:29111564

大小:32.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2-16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_第1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_第2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_第3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_第4页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

2、与社会的和谐。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怎么了解人性?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 全面性: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第一个是我们

3、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   用一个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虽不中不远矣。人类心灵的两个面

4、向,这两个面向应该讲两个层次,人类心灵有两个层次的开发,一个层次是比较高层次的,属于智慧,一个层次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属于知识的,用佛教的词语来讲,属于知识的是由于人类的识心、认识心所开出来的学问,开出来的文化;属于智慧的,是佛教的所谓智心,智慧心所开出来的学问,佛教是要转识成智的,所以可见为什么要转?为什么要成?可见它有高低之分。 人类的文化的表现,用康德的词语来讲,康德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辩的使用,一种是实践的使用,思辩的使用成就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德行的学问,那么这个德行的学问,康德讲是道德的学

5、问,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德不知道还有道家的玄智,还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们把这个智慧的学问,把康德的对于所谓实践的学问,扩充为儒释道三家。   康德也说人类理性的两层运用,他说人类理性的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性这个词语,就让这两种运用不是左右的摆列,不是横的排列,而是竖的排列,纵贯排列,纵贯排列就是有高低层次。  文化的全面性,必须靠一种教育去完成,这种开发人性的工程叫教育。我们必须用教育的手段来把人性或是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交付给他,通过人生的发展历程的把握完成文化的全面性。人性要得到开发,首先要了解人性的内涵的

6、全面性,二方面要了解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这样子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人性开展出来,这是我对于什么叫人性、怎么开发人性的两个提法,叫做二性。  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我们就从人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讲到教育了,教育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教育的时机,这个是所谓的人生的全幅发展历程,我们要能够把握,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点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点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没有按照人生发展的历程来做教育,你教材、教法再好,错过时机,永不再来。而且这个时机是在它打基础的时候,教育时机是最

7、重要的。教育的时机是要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就是从胎儿开始,从怀孕的第一天开始。 教育的内容呢?要配合时机,不仅配合时机,我们还要配合全程的发展,还要配合全幅的发展,全幅就是他的内容,全程就是从小到大到老,我们要对整个人生负责,这样来选定教材,所以一方面配合时机,一方面配合全幅跟全程来选择教材。我们要选择什么教材呢?选择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因为有深度意义的教材才能对人性的全幅性、全程。 方法要把握,方法顺乎他的发展,顺乎人性啊,或者说顺乎人的自然的状况,顺科人的自然的学习状况,我们来把握方法,那么我们考查方法,考查的结果呢?跟

8、现在的教育是不一样,甚至相反,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随着年龄成正比,这叫学习能力递增,所以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递增,而人类还有另外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直觉的能力、吸收的能力、酝酿的能力,像这种能力跟认知能力不一样,认知是什么呢?认知是理解的能力、表现的能力、乃至于所谓批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