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

ID:29113601

大小:6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6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_第1页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_第2页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_第3页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_第4页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达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達秘(JohnNelsonDarby1800-1882)縱有百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到達秘生活和工作的屬靈影響﹐但是很少人真真認識這位被神大用的僕人。有人稱他為"末世的特土良"(TheTertullianoftheselastdays)﹐因為他一生參加了無數的辯論。我們知道特土良乃是第二世紀後半葉的人﹐與里昂主教伊倫納(Ireneaus﹑BishopofLyons)同時﹐是位著名的辯論者。然而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察﹐因為他許多辯証的著作雖然似乎證實這種看法﹐可是爭辯並非他的特長。依照人類的歷史﹐每個運動都有一個領袖﹐這是一件不辯自明的事情。時候

2、到了﹐那人就會出現。照樣在十九世紀初葉﹐當這屬靈的動開始之時﹐神所要用的器皿也應時而生。這個運動通常被指稱"弟兄運動"(Brethren)﹐時常被誤稱"匹茅斯弟兄運動"(PlymouthBrethren)。經過半世紀以上的不斷辛勞﹐達秘慇懃的教導而且付諸實行﹐堅持處在當前宗教的紛亂之下﹐基督身體的每一肢體仍有責任和權利﹐竭力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聖靈的合一(弗四﹕3)。他對於教會﹐就是基督身體的看法﹐既高貴又榮耀﹐與當時許多在基督教裡居高位之人的觀念大大不同﹐可是這種看法在屬靈人中間卻得著了共鳴。他主張說﹕"教會是個謙卑屬天的身體﹐在地

3、上並無任何地位﹐如同原初的情形一般﹐受苦猶如她的元首受苦﹐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一一她是在地上一個不屬地之天上事的見證人。"  當時在英語國家的社會和宗教情形非常黑暗﹐雖有一絲復興佈道的光線﹐但是黑暗情形並未解除。有人提起當時的牧師﹐這樣說﹕"他們並不小心按時分生命的糧給他們的羊群吃﹐所傳的道至多不過是一種屬肉體麻木靈魂的倫理。他們以人的靈魂當作買賣﹐接受牧師的俸祿﹐卻一年只見教區內百姓的臉面一次。"另有人說到一個典型的牧師﹕"他實在沒有極其至高的目的﹐也無神學的熱誠。假如你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話﹐我祇得承認他並不關心教區居民的

4、靈魂﹐反而覺得和他們談論是浪費時間。如果他喜歡講神學的話﹐他或者要說﹐宗教在人心思裡所能產生的唯一健全效果﹐就是給他們一種朦朧有力的情緒﹐使他們在家庭和鄰舍之間﹐充滿了一種聖潔的影響。他以為受洗的習慣﹐比較受洗的道理更加重要。農民從禮拜堂所得的宗教益處﹐與清楚明白講章和祈禱文很少有連帶的關係。很明顯的﹐牧師並非當時所稱的熱心人。他既不辛苦﹐又不捨己﹐也不多多行善。"又有一位著名的作者說﹕"無可疑問的﹐禮拜堂和禮拜﹐都帶著一種冰冷的漠然空氣。" 就是在不從國教的團體中間﹐當時的光景也充滿了冷酷的排外態度﹐幾乎等於法利賽派。他們的盼望竟然

5、寄託于政治的改革上。整個的基督教看來都在打盹睡覺。猶如在復造的時候﹐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現在在各宗派裡面信徒的心被打動﹐起來查攷聖經。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當人這樣查攷聖經的時候﹐天上的亮光就照入他們的心思﹐於是就有人起來跟從。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五﹕14)  一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達秘約翰(JohnNelsonDarby)生于威斯敏斯德﹐他父親的倫敦寓所內。他是達秘約翰的幼子。當他才五歲的時候﹐母親離世﹐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在這孩子的心裡。他心中懷念先慈的情形﹐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在他五十歲之時﹐他寫到他的母親﹐這樣

6、說﹕"我想我時常注視先慈的遺容。在我幼稚之日﹐她如何照顧我﹐只有母親才有這種照顧。我只能記得一個不完全的面貌﹐因為我早年就失去了她﹐但是她那雙溫柔的眼睛看著我﹐她以我為她心中的寶貝。她勝過我﹑得著了我﹐雖然當時我所知有限。在我不懂何為信任之前﹐她得著了我的信任。因此我學習了愛﹐因為我覺得自己是蒙愛的﹐我成了愛的對象﹐那愛也以服事我為喜樂。我一切所學習﹐而且珍藏在我心裡﹐變成我人格一部份的﹐都與掛在我眼前的慈容攸戚相關。這就是我先母的素描。她雖然早已不在﹐我卻能在心中回憶著她。"  他早年的教育﹐受于威斯敏斯德學校﹐然而那些年日非常平淡

7、﹐也無什麼光榮的預兆。一八一五年全家遷居愛爾蘭古堡﹐年輕的達秘首次足抵該地。他就進入杜百齡(Dublin)的三一學院攻讀﹐那裡的和諧空氣立刻使他整個的人得著釋放。他的進步非常驚人﹐十九歲就得著學位﹐而且名列前茅。加上三年專攻法律﹐于一八二二年他得著資格作愛爾蘭律師公會的會員﹐可是他並未執行律師業務。就在於此﹐他未來的工作開始顯明。  自從十八歲﹐他就注意到屬靈的事。現在既然已經得救﹐心中的天良就開始對於律師業務發生異議。過了一年﹐他完全放棄了操律師業務的思想。這件事使他父親非常懊惱﹐也使許多朋友十分失望。恐怕最失望的人﹐便是後來在愛爾

8、蘭最高法院院長的姐夫﹐因為他不只盼望達秘升到法律界最高的地位﹐還希望達秘用他敏銳而善於歸納的天才﹐來整理法律上的紛亂。 要明白這個聰明﹑才智﹐而且在法律界裡很有關係﹐滿有前途的青年﹐如何拋棄他的地位﹐我們必須回溯他生命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