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

ID:29113662

大小:2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6.2城市的区位因素(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掌握城市分布与自然条的关系,识记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称和特点;3能举例说明沿河分布城市的几种区位类型。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读图、用图能力;2通过结合当地实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条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难点:1结合实例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2、;2结合插图理解城市分布与自然条的关系。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资料和个案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聚落,聚落可以分为几大类?(乡村和城市)。结合世界地形图和政区图,世界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这正是我们这节要解决的问题。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区质疑讨论、学生探究多媒体展示:读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我国地形分布有何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多媒体展示: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我国城市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3、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东多西少,多分布在第一阶梯上)教师分析: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多媒体展示:读《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政区图》。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填充图上描绘400毫米年降水量线;讨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美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有何联系。教师分析:400毫米年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干旱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三大城市带,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高原和区也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何种气候类型区?(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齐齐哈尔几个城市位于该线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布在该线东南部气温、降水等气候适宜的地区)。3河流与

5、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国和世界主要城市分布与河流有何关系?(世界和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总有河流流过城市周围,或者穿城而过。所以说,河流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师引导、总结启发,引导学生读图和思考1为什么平原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2为什么大河沿岸大城市特别多?3为什么气候适宜的地区大城市特别多?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说明自然条对城市区位

6、的影响是深刻的。堂练习、知识巩固读右图,回答:(1)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A城市名称为,B城市名称为。(2)从城市区位因素看,其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是,其自然因素的不同点是。[答案](1)钢铁,包头,攀枝花(2)共同点:沿河分布和接近自然资;不同点:A地气候与B地比,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水资较少。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分析思路:读图可知,A、B两城市均分布于黄河和长江富有特征的河段,可以判断A和B分别为包头和攀枝花,这两个城市沿河分布,且均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城市,因此它们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7、沿河分布和接近自然资。从影响城市的自然区位因素看,两地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差异,虽然两地均有河流经过,但流量有较大的差异。教学板书设计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为什么平原大城市特别多,且城市分布又比较密集呢?1地形与城市区位:平原高原区为什么气候适宜的地区大城市特别多?2气候与城市区位:降水较多、气温适中为什么大河沿岸大城市特别多?3河流与城市区位:用水运输防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