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ID:29120374

大小:2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_第1页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_第2页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_第3页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_第4页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

2、”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

3、超,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

4、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4.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三、整体感知1、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锦瑟》。在读时请同学们注意诗的朦胧意境。2、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请谈谈本诗中的用典?明确:庄生

5、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全诗共用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通过这首诗我们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尽管这首诗晦涩难懂,但我们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只要用心感受,总会有所收获。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

6、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

7、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3、提问:作者借用这四个典故,想要表达怎样的的主旨和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