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

ID:29123140

大小:3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6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1页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2页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3页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4页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宏杰: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陈宏杰,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启东中学校办主任、党办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1985年中师毕业,1990年通过自考获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2001年到启东中学工作。多次获市政府三等功,教育局嘉奖,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师德标兵”、“启东市十佳园丁”。我的教育理念从教将近30年,我没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只是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努力践行着科学的教育理念。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我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活”的教育学;在《陶行知教育名

2、篇》里,沐浴“创造教育”、“民主教育”的思想光辉。丰富的理论素养,能使自己的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多的理性支撑。语文教育蕴含着审美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语文教育的使命是养育健康的心灵与塑造健全的人格。语文教育流派甚多,如果不能深入学习,潜心体会,可能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周汝昌曾感叹:“一提起语文,思绪就纷纷然,不易一下子理清、讲明。这是何意?是因为由语文引发的问题太多。”其实,真理是简单的,教育是简约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天性,遵循学习的规律,让求知的过程成为快乐的旅程。责备学生不理解文本,责怪学生不

3、会写作,除了缓解一下教育者的情绪,没有更多的作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点燃求知的火焰,点燃创新的火焰。我们只有多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效,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才会有专业尊严。我的教育实践漫步竹林,可曾聆听竹子悄悄拔节的声响?那是挺拔、苍翠的生命发出的生长之音。漫步校园,可曾聆听学生琅琅早读的声响?那是清风拂过面颊的成长之音。我幸福地聆听着这美妙的声响一路走来。1985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校,参加工作时还只是一个17岁的大孩子。当初上中师是为了跳出农门,减轻

4、父母的负担。为教育事业健康工作50年,是通师对学子的期许,于是终身从教的信念在心底生了根。1989年自学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全部课程,成为启东自考本科毕业第一人,启东电视台、启东广播电台报道了我自学事迹。2002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2004年被评为南通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因工作成绩显著,获得了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启东市三等功、南通市师德标兵、启东市十佳园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许多荣誉。拔节,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28年来,每天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三尺讲台,天天聆听学生生命拔节的曼妙之音,与此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生命的

5、拔节,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的价值。一生命的拔节需要一种力量来保持挺拔向上的姿势。如果说学校是竹林,那么学生便是竹林中纤细却最具生命力的竹子。他们在生命拔节的过程中,需要关爱,需要精神引领。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精神。只有精神强大,才可克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我想,希望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该思考现在应该怎么做。担任班主任工作近30年,我善于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家长的呼声,尊重学生

6、,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我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开展“学名言、用名言”活动,让同学们积累、运用名言,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用名人的精神力量熏陶感化青少年。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多看新闻报导,交流读书感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班级工作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将班级凝聚成团结向上的集体。2010届、2013届实验班均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集体。优良的班风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每位学生沐浴着优良的班风茁壮成长。作为年级组长和支部书记,我配合分管校长全力抓好年级管理。从高一起就狠抓年级风气建设,高度重视

7、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天多次巡查教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分层次召开年级学生会议,努力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与牺牲。我总觉得不把时间倾注在学生身上,就有愧于自己的良心。我每天早出晚归,以校为家,把家庭的事务、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丢给了家人。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我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我更关心他们的思想,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2007届学生张泽璞是南京人,头脑灵活,在生化班学习有点散漫

8、,成绩不是很理想。为了督促他好好学习,我平时也没少批评他。可能是感冒的缘故,有几天上课我声音沙哑,还常咳嗽。当我在课间整理讲台时,张泽璞同学把克感敏、金嗓子喉宝等放到讲台上,说:陈老师,给你配了点药,多休息休息。我很是意外,连忙说,谢谢你。我从他的眼光里读出了真诚,读出了信任,真的很感动。他为什么会关心没少批评他的老师呢?我想,一定是他感受到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