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

ID:29130955

大小:55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6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_第1页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_第2页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_第3页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_第4页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义式)2.有用推论3.中间时刻速度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6.位移7.加速度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只是量度

2、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1.位移2.末速度vt=vo-gt(g=9.8≈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从抛出落回原位置

3、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sv0vyvxvβαyxyx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5.运动时间(通常又表示为)6.合速度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7.合位移: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

4、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anβ=2tan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tsrOvv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2.角速度3.向心加速度4.向心力5.周期与频率: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

5、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

6、力定律:(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6.地球同步卫星{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7、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k=9.0×109

8、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