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

ID:29133731

大小:8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月考试卷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到清明节,难免会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是谁写的,写于何时,有争论。但是,不管答案如何,这首诗都已渗入了中国文化的肌理,变成了清明节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幅水墨画。和许多中国节日不同,清明节是一个来源相对复杂的节日。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同时又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许多社会性节日的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明节因此有着更多元化的文化负载

2、。首先,清明节传递了中国古人的一种科学经验。中国古代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古人仰望星空,长期观察和总结,创造出一种方法,把北斗七星的斗柄视为一年时光钟表盘的指针,如果说有所谓“天机”,那么这便是天机,天机一露,便指示了人间的“时机”。所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天道酬勤,也眷顾懂得自然规律的人们。中国农业源远流长,发达得很早,有山川地理的因素,有工具改良的功劳,更要拜这套经验科学之所赐。事实上,人类的每一步,莫不和经验有关,向前人的经验讨教,又创造新的经验,为后人所用,由此沉

3、淀下来,便成为了科学的知识。其次,清明节蕴涵着中国人的人文关怀。谁说中国人没有终极关怀?十字架前的忏悔或许因为内心的拷问而显得深沉,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方式。宋代高翥有诗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节祭奠,是一种仪式,但其背后的情和理,又远远超越了仪式的范畴。在先祖坟前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看袅袅青烟腾上天空,继而消散,那一刻,不仅仅是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那喧闹芜杂的声音和晦明晦暗的火焰化入青山白云,就像人生流淌在无边

4、无垠的时间里。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情怀,因为有了这天地之间的广阔背景,而显得更加豁达。所以,清明节虽然是一个怀念的日子,但它不排斥欢乐,就像宋人吴惟信的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个节日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最后,清明节也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清明这时节,春风化掉冬雪,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而且,由于纳入了寒食节的节俗,即使是火,也需重新燃烧起来。有古人以诗自况,“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一个寒窗晨

5、读的学者形象迎面而来。这里的“新火”,毋宁说是新的希望、新的规划。“一年之计在于春”,士农工商、渔樵耕读,都得告别昨日的沧海桑田,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所谓新旧,相反相成。《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就是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小到一家,大到一国,维新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辩证之后的高度自信,相信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相信自己的道路和未来。我想,清明节就是这样的一个日子,它提醒我们怀念,让我们从过去看到现在;它也提醒我们去做规划,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力地走向未来。1.下面各项中,不

6、属于表现传统节日清明(寒食)内涵的一项是(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回眸映雪成千古,染尽湘竹无计追。C.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D.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答案】 C(该诗写的是春夏之交时的情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描绘了一幅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水墨画,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已渗入

7、了中国文化的肌理。B.清明节的复杂性有二:一是其来源不像其他传统节日那么单纯,二是它承载了节气、祭祖、寒食、踏春等多元文化内容。C.古人观察天象,总结出依据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不同来确定节气的规律,“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就是这种科学经验。D.与山川地理因素和工具改良相比,掌握自然规律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作用更大,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达与后者密切相关。【答案】 A(本文不确认《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杜牧,原文中说“这首诗是谁写的,写于何时,有争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清明节祭奠,表面看是一种仪式,其实背后蕴含着高于仪式的情和理,其中既有生者向逝者的致意,更有对生命无常的思考。B.中国人因为具有“慎终追远”的情怀,所以就显得胸怀豁达,因此在清明节这个怀念的日子,也鼓励踏春和愉快的运动。C.清明时节,春风化雪,万物开始生长,生命开始孕育,先民们在此时节进行新的规划,因此说此节渗透着中国人的维新精神。D.作者认为,清明节在“慎终追远”本义之外,还有深层意义,即提醒人们去做规划,让人们充满希望、充满想象力地走向未来。【答案】 B(因果不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