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

ID:29137355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  原因: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C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2、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此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为半殖

2、民地半封建社会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1)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  

3、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秀全创教二、经过:(1)前期斗争①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②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③军事全盛:为保卫京师,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2)转折: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严重内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3)后期斗争,重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务。(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饭同食,有

4、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反映了农民阶级对于土地的要求,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  《资政新篇》:效法西方兴建铁路、邮局、银行等,奖励发明。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但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没有真正的实行四、失败:(1)农民阶级局限性  (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五、意义:(1)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产生巨大影响。(2)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3)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5、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4)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  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    B、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以“朝鲜改革案”纠缠2、  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1894年       3、  结果:1895.《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

6、、杭州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准许日本在华设厂。4、  影响:A、《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B、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极大刺激西方列强。“三国干涉还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军事改革。E、中国各界救亡图存。二、义和团运动1、起因:A、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B、19世纪末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2、口号:“扶清灭洋”3、清政府政策:镇压—招抚—镇压4、影响:义和团体现中国人

7、民反侵略斗争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三、八国联军侵华1、  原因: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B、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2、  过程:A、1900年,列强组织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B、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发布“剿匪谕旨”。3、  结果: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在北京设使馆区,准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4、影响:《辛丑条约》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重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

8、大本营。                     辛亥革命一、背景:1、社会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组织基础:A兴中会1894檀香山标志兴起B同盟会1905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思想基础: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