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

ID:29137754

大小:1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_第1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_第2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_第3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_第4页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实验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压为4V~6V的电源,当电源涉率是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2.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二、纸带的数据记录1.取点的原则: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以便于测量位置取一个计数点A,然后每5个点(或者说每隔4个点)如图所示,取一个计数点B、C、D….这样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2、s,计算比较方便.2.从纸带读取长度的方法: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s6….由于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读数时必须估读到mm的下一位.三、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s1、s2、s3……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若Δs=s2-s1=s3-s2=s4-s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根据s4-s1=s5-

3、s2=s6-s3=3aT2,求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为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设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则a1=,a2=,a3=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逐差法”求加速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使用我们测量的数据s1、s2、s3……,以减小偶然误差.(2)用v-t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n=,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四、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

4、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五、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要放在复写纸下面),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5、.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s×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依次标为B、C、D、E……(这些点叫做计数点).5.一般要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4、s5、s6.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1、a2、a3的值,(注意T=0.1s)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6、加速度.六、注意事项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置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车掉在地上或撞坏滑轮.3.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4.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5.小车另一端所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使各段位移无多大区别.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计数点和计时点有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七、误差分析本实验中

7、误差来源于s和T.由于电源频率很稳定,所以打点时间T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在用毫米刻度尺测量s时,要求眼睛正对刻度尺.【特别提醒】除了每两计数点间逐段测量长度s1、s2、s3…外,还可让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第一个计数点0,分别测出各计数点1、2、3…到0点的距离d1、d2、d3…,此时用vn=来求各点的瞬时速度.第二讲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1.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实验原理①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相同,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一个力F

8、′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②平行四边形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③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有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同,则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4.实验步骤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