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

ID:29138571

大小:1.33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_第1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_第2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_第3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_第4页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第二单元物质与意识练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二政治练习题1.2013年12月2日,中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经过12天的太空旅行,“嫦娥三号”于12月14日晚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这标志中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从哲学角度看,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是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③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④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面漫画《考前抱佛脚》中的中学生①把人的主观精神扩大为唯一的实在②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现③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

2、本原④其本质与“心外无物”的观点是一致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①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③自然界中一切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④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013年10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庆长假还未结束,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违背客观规律

3、,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当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5.《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明代农学家马一龙:“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我国古代丰富的农学思想对古代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生产者的素质关乎农业发展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6.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C.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D.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

4、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7.中央气象台2013年10月5日发布台风红色警报: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将于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沿海登陆。6日至7日,受“菲特”台风云系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浙江省东北部地区普遍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中央气象台对台风“菲特”的准确预报说明A.人的意识无所不能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在特定的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8.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

5、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①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②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④域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9.“航母Style”、“正能量”、“打铁还需自身硬”、“钓鱼岛是中国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些网络语的出现流行,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是+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③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A.②④B.②③C.①②D

6、.③④10.(2014高考江苏卷28)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1.(2014高考天津卷5)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12.(2014

7、高考天津卷4)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来源:学#科#网]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C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D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答案】B13.(2014高考大纲卷28)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产生

8、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