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

ID:29141592

大小:1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3中国的水文灾害第2课时水文灾害多发区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值线图,据图回答1~2题。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是(  )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D.修建和加固河堤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3月8日电:2008年末,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多万亩农田、1500多万人民群众的安

2、全得到有效保护。分析回答3~5题。3.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B.下游河道狭窄,泄洪能力不足C.中下游植树造林,补枯能力加强D.低洼地资产与人口的密度大4.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除了自然原因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修水利工程 ②围湖造田 ③连降暴雨 ④长江流域植被破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但防洪是其首要目标,主要原因是(  )①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带,降水丰富,大雨成灾,小雨也成灾②长江沿岸人口、城市密度大,常受洪

3、水侵袭,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长江流域能源供应尚未处于紧迫局势 ④长江流域荆江河段的泄洪能力弱,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6~8题。6.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7.这两次水灾都是(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8.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4、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A.①②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10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参考答案1.C 2.B [第1题,根据等值线可以判断出A地的地势低洼,因而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

5、要作用为分洪与蓄洪,以缓解洪水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第2题,甲河段洪水泛滥主要与上游来水量大。且河段湾曲、水流不畅有关,因此可在上游修建水库,用来调节汛朝的洪水。]3.A [长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游地势低平;河床较宽。中上游植树造林,削洪补枯能力加强,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4.C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灾,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和长江流域的气候、水文、地形等因素有关;而人为原因主要是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中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下游地区的侵占河道等因素有关。]5.D [将长江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定为防洪主要是因为长江流

6、域洪灾严重。①叙述不准确,③与防洪没关系且这句话叙述也不正确。]6.C [从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中可看出1954年经济损失6000多亿元,1983年经济损失9000多亿元。]7.A [两次水灾都是由于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某处,造成集中性暴雨所致。]8.A [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9.(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7、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答对三点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