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

ID:29167964

大小:3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7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总结学案 沪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7 章末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1.常用公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vt=v0+at s=v0t+at2 v-v=2as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2.平均速度法(1)=,此式为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2)=v=(v0+v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4)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

2、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注意 (1)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2)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t=v0+at、s=v0t+at2、……列式求解.(3)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

3、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例1 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s的位移为1.6m,随后4s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返回时加速度不变)你能想到几种解法?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知a的方向沿斜面向下.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物体前4s位移为1.6m,是减速运动,所以有s=v0t-at2,代入数据1.6=v0×4-a×42随后4s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4s+s=6s,所以初速度为v0=at=6a由以上两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0.1m/s2.解法

4、二 推论=v法物体2s末时的速度即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v2==m/s=0.4m/s.物体6s末的速度为v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0.1m/s2.解法三 推论Δs=aT2法由于整个过程a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s=at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m/s2=0.1m/s2.解法四 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又逆向加速.全过程应用s=v0t+at2得1.6=v0×4-a×421.6=v0×8-a×82由以上两式得a=0.1m/s2,v0=0.6m/s答案 0.1m/s2二、运动图像的意

5、义及应用1.“六看”识图像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s,还是速度v.(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s-t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像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s-t图像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6、.如s-t图像面积无意义,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s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如交点,s-t图像交点表示相遇,v-t图像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2.位移图像s-t、速度图像v-t的比较(如图1甲、乙所示)图1s-t图像v-t图像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向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

7、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速度相等⑤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s1⑤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例2 如图2所示是在同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B.两物体都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大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1解析 由图可知甲从计时起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A正确.都运动后,甲的图像的斜率小,所以甲的速度小,B错误;当t=t2时,甲、乙两物体的位置

8、相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说明两物体相遇,C错误;当t=t3时,甲在原点处,乙在s1处,两物体相距s1,D正确,故选A、D.答案 AD例3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图像求:(已知=3.16,g取10m/s2)图3(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